明峰与芳岸,进退相摩行。
兼之白云天,秋色凡三层。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技巧,语言和表达。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诗,正确理解其意思。同时,注意分析诗中运用的主要手法和表现的艺术效果,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欣赏品味,最后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技巧,语言和表达。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诗,正确理解其意思。同时,注意分析诗中运用的主要手法和表现的艺术效果,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欣赏品味,最后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明峰与芳岸”,写诗人登山的所见所感。明峰,即高山上的高峰。芳岸,指两岸花草茂盛的山岸。
“进退相摩行”,写诗人登山时的情景。进退相摩,形容人或物相互接触,互相摩擦。
“兼之白云天,秋色凡三层”,写诗人登高所见。兼之,兼有。白云天,指云雾缭绕的天幕。秋色凡三层,言秋天的景色有三层不同。第一层是碧蓝的秋空,第二层是金黄色的稻田,第三层是红艳艳的果实,构成一幅色彩绚丽、层次分明的秋色图。
【答案】
译文:
登上高山,远望山峰,近看山岸。
上山时,山峦叠嶂;下山时,白云环绕。
秋高气爽,天空湛蓝;秋水共长,稻浪翻滚。
赏析:
首联写登山时的所见所感。明峰,指高山上的高峰。芳岸,指两岸草木茂盛的山岸。诗人从山脚出发,一路攀援而上,登上山顶后回头望去,只见那连绵不断的山脉和郁郁葱葱的山岸。这两句以白描手法写景,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进退”二句写登山时的情景。进与退,指上山和下山。摩,指擦摩。这两句说诗人攀登山巅时,眼前出现了一片云海;下山时,又见云雾缭绕山间。“兼之”二句写登高所见。兼,兼有,这里指同时看到。白云天,指云雾缭绕的天幕。秋色凡三层,言秋天的景色有三层不同。
中间两联分别写了秋色的三重境界:第一层是碧蓝的秋空,第二层是金黄色的稻田,第三层是红艳艳的果实。诗人把这三种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用对比的方法加以描绘,突出了秋色的美丽和丰富多彩。
全诗通过对湘江岸边秋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