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尚为妻孥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须五斗。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注释】

中丞:指御史大夫。解了公事:处理完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到处游览,又去寻找寺院。尚为妻孥守俸钱:仍然替妻子儿女守着俸禄。

至今未得休官去:至今还没有得到退休的官职可以回去。三月:一作“三日”,“三”是虚数。开元寺:位于洛阳城内的一座古刹。两度来:第二次来到。倦客:厌倦仕途的人。寺僧:寺庙中的和尚。门未开:没有开门。山灵似嫌俗士驾:山神好像嫌弃世俗之人。溪风拦路吹人回:溪水之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有些不舒适。君不见:你可知?富贵中人如中酒:那些富贵人家的人们就像醉酒一样。折腰解酲须五斗:要解除酒醉必须喝下五斗酒。浮名:虚名。于我亦何有:对我有何关系?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重游开元寺时写的。开元寺是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为纪念玄宗幸蜀时避乱于此而修建的。寺内殿宇宏伟,风景幽美,杜甫曾作《题开元寺僧房》诗,对开元寺的美景和开元寺僧人生活的清苦作了生动的描绘。此诗即是写他这次重游开元寺的见闻感受。

首联先从自己的角度说起。诗人自谦地说,由于公务繁忙,自己未能及时地处理完公事就四处游览,寻找寺院。接着又说明自己仍替家人守着俸禄,所以至今尚未能得到休息的机会。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但其中却包含着诗人内心的酸楚。

颔联是说,自己虽已身在官场,但仍像当年初入官场一样,对山水景色恋恋不舍。而当山神似乎也看出了他心中的烦恼,故意阻挡溪风吹来,使他无法畅快游玩。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因宦途不顺而心情郁闷,也写出了诗人对山神的虔诚感念。

颈联紧承前二句而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以富贵人家的子弟比自己,指出他们如同饮酒过度一般,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理智,因此只有通过喝酒才能解除他们的酒瘾。这里诗人并没有完全否定喝酒的作用,而是说喝酒虽然能暂时解除酒瘾,但毕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还是应当适可而止,否则反而会损害身体。

尾联则是说,诗人自己并不羡慕那种只图虚名而不顾实际的人。他认为只要能够适意山水间的生活,那么名利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一联既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又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此时的杜甫已经离开了长安,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然而,尽管他已经远离了繁华的都市,但他心中依然装着天下苍生的疾苦和国家社稷的安危。因此,在这首题壁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颗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