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俯清流,小径遵岸曲。
书声松桂深,知有幽人屋。
索居非遁迹,读书岂干禄。
义理发我蒙,悦怿心自足。
古人已云远,古道宜自勖。
掩卷三叹馀,江天晚涵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景画。下面是逐句解释和赏析:

题画

  1. 高林俯清流:高耸的树林俯瞰着清澈的溪流,形容树木高大且靠近水源的景象。
  2. 小径遵岸曲:一条小路沿着河岸蜿蜒曲折。
  3. 书声松桂深:在松树和桂花浓郁的香气中听到读书的声音。
  4. 知有幽人屋:知道有一个幽静的人居住在这间屋子里。
  5. 索居非遁迹:独自居住并非逃避世俗。
  6. 读书岂干禄:读书不是为了谋取名利。
  7. 义理发我蒙:通过学习理解的道理启发了我的智慧。
  8. 悦怿心自足: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9. 古人已云远:古代的人们已经离我们远去。
  10. 古道宜自勖:遵循古代的道路,勉励自己。
  11. 掩卷三叹馀:放下书卷时,心中感慨良多,有三四次叹息。
  12. 江天晚涵绿:傍晚时分,江面上泛起一片绿色的波光。

译文

在高高的树林下,我看到了清澈的小溪;沿着河岸弯曲的小路,传来了读书的声音。在这幽静的地方,我知道有一位隐居者。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而是为了追求知识。通过学习和思考,我的智慧得到了启发,内心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满足。古人的智慧已经消逝,但我们应当效仿他们,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当我合上书本,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感慨,似乎有三次叹息。黄昏时分,江面上泛起了绿色的波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的美景和人物的活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重要性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高林、小径、松桂等景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