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精无光蜀烬销,当涂坠地马蹴槽。矫时之枉遂过正,弃置礼法如毫毛。
太行之阳富修竹,猗猗万竿似淇澳。一天爽气风声清,满地凉阴云影绿。
风流酝籍三四子,适从何来聚于此。中有一人龙凤姿,土木形骸出泥滓。
神交一世皆名贤,浑金璞玉人中仙。携琴沽酒对青眼,欣然神解皆忘言。
或作绝交书,或为大人传。穷为途中哭,同向树下煅。
颂酒有德,以酒为名。群豕每同饮,五斗乃解酲。寓情广陵琴,感旧山阳笛。
黄公炉畔互酣歌,广武观前闲叹息。作者七贤矣,一去不再来。
荒山既无旧墟落,枯株岂有馀根荄。我观竹林图,为作七贤歌。
晋人旷达尚玄语,其源起自王与何。二人开其端,七贤为之倡。
自从决去礼义防,狂澜颓波莫能障。后人欲知七贤谁,稽山两阮刘王向。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炎精无光蜀烬销,当涂坠地马蹴槽。
  • 炎精无光:指太阳消失,暗喻魏晋时期的政治昏暗。
  • 蜀烬销:指蜀地被烧毁,象征国家动荡不安。
  • 当涂坠地:形容马匹从高高的悬崖上坠落至地面,比喻时局动荡。
  • 马蹴槽:指马匹被用来践踏食物的槽,比喻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1. 矫时之枉遂过正,弃置礼法如毫毛。
  • 矫时之枉:意为反抗时代不正之风,纠正时弊。
  • 遂过正:指过度偏激,违背常理。
  • 弃置礼法:形容人们抛弃了应有的礼教规范,如尘土般轻飘不定。
  • 如毫毛:极言其微不足道。
  1. 太行之阳富修竹,猗猗万竿似淇澳。
  • 太行之阳:指太行山南面,地势险要,环境优美。
  • 富修竹:形容太行山中竹子众多,生长繁茂。
  • 猗猗万竿:形容竹子高大挺拔,如同千手观音一般。
  • 似淇澳:淇水在古代是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淇澳为古地名,此处比喻太行山中竹子的美丽景色。
  1. 一天爽气风声清,满地凉阴云影绿。
  • 一天爽气:形容天空晴朗,阳光明媚。
  • 风声清:指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象征清新自然。
  • 满地凉阴:指地上覆盖着凉爽的阴影,给人以舒适之感。
  • 云影绿:形容云雾缭绕,如同绿色的海洋。
  1. 风流酝籍三四子,适从何来聚于此。
  • 风流酝籍:形容人物才华横溢,充满才气。
  • 三四子:指竹林七贤中的三位代表人物,即阮籍、嵇康、向秀等。
  • 适从何来聚于此:意指这些才子们为何聚集在此地(可能是聚会或隐居之地),表达了他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中有一人龙凤姿,土木形骸出泥滓。
  • 龙凤姿:形容人的仪态高雅,如龙和凤一样尊贵。
  • 土木形骸:指人外表看似普通,内心却非常高尚,如同泥土塑成的雕像。
  • 出泥滓:形容人的出身贫贱,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高贵的境界。
  1. 神交一世皆名贤,浑金璞玉人中仙。
  • 神交一世:形容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一生,相互理解支持。
  • 浑金璞玉:形容人品纯洁美好,如同未经雕琢的宝石。
  • 人中仙:比喻人像神仙一般超凡脱俗。
  1. 携琴沽酒对青眼,欣然神解皆忘言。
  • 携琴沽酒:形容带着琴和酒去结交朋友,享受休闲时光。
  • 对青眼:指用眼神交流,表现出友好的情感。
  • 欣然神解:形容心情愉悦,能够忘却烦恼和忧愁。
  • 皆忘言:意为彼此之间无需言语交流,只通过眼神和行为就能表达心意。
  1. 或作绝交书,或为大人传。穷为途中哭,同向树下煅。
  • 或作绝交书:形容有人因为观点不合而写下绝交信函。
  • 或为大人传:意为有人将此事作为重要消息传播开来。
  • 穷为途中哭:指在路上遭遇挫折而流泪。
  • 同向树下煅:形容一起在树下沉思或反省。
  1. 颂酒有德,以酒为名。群豕每同饮,五斗乃解酲。寓情广陵琴,感旧山阳笛。
  • 颂酒有德:意为饮酒时赞颂酒的功德,以示尊敬。
  • 以酒为名:指以酒为媒介进行社交活动。
  • 群豕每同饮:形容一群人聚在一起畅饮。
  • 五斗乃解酲:意指通过饮酒消愁解闷。
  • 寓情广陵琴:指通过弹奏广陵琴来寄托情感。
  • 感旧山阳笛:指通过演奏山阳笛来怀念过去的时光。
  1. 黄公炉畔互酣歌,广武观前闲叹息。作者七贤矣,一去不再来。
  • 黄公炉畔:指黄公垆旁,是唐代著名的酒馆,常有文人墨客聚会。
  • 互酣歌:形容众人在一起唱歌喝酒,气氛热闹。
  • 广武观前:指广武观前的广场,是文人雅士常去的地方。
  • 作者七贤矣:表示这是竹林七贤的聚会场景。
  • 一去不再来:意为一旦离开便不会再回来,表达了对友情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