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初过冷未平。乍看今日试微晴。东风已解向人迎。
梨蕊几时飘弱韵,柳条如欲荡柔情。隔墙何处按歌声。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炎的一首咏物词。上片主要描写了春天初到,天气寒冷还没有完全消退。下片则描写了东风拂动柳枝、吹动花朵的情景。全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译文:
灯火闪烁的夜晚刚刚过去寒冷未消,刚一看今天天气微晴。东风吹过,使人感到温暖。
梨树的花朵几时才能飘落柔弱的芳香,柳枝条条仿佛在荡漾着柔情。隔墙处传来歌声,不知是谁家的女子正在演唱?
赏析:
张炎是南宋词人,他在这首《浣溪沙》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景象和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之情。

“灯夕初过冷未平”,这里“灯夕”指的是晚上,诗人用“初过”来表示刚刚过去,而“冷未平”则形容天气依然寒冷,尚未完全恢复。这一句通过描绘夜晚的寒冷,为整个春天的到来做了铺垫。

“乍看今日试微晴”,这里的“乍看”意味着刚刚看到,而“今日试微晴”则表示今天的天气似乎开始转晴。这种微妙的变化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渗透大地。

“东风已解向人迎”,东风是指春风,这里用“已解”来形容它已经变得温柔和舒适,仿佛能够迎接人们一样。这一句表达了春天到来的消息,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喜悦。

“梨蕊几时飘弱韵”,这里的“梨蕊”可能是指梨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而“弱韵”则形容花朵轻盈地飘落,如同优美的旋律。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柳条如欲荡柔情”,这里的“柳条”是春天的象征之一,而“荡柔情”则形容柳枝随风摇曳,似乎充满了柔情蜜意。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向往和期待。

“隔墙何处按歌声”,这里的“隔墙”可能是指距离较远的地方,而“按歌声”则表示有人在唱歌。这一句暗示了春天的气息不仅仅存在于大自然中,还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同时,这句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