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谁无死,惟公实可怜。
两丧犹未举,一疾竟长捐。
祸福元相倚,存亡亦付天。
新阡淮海北,旧隐石城边。
泪洒延陵剑,心摧子敬毡。
云山含爽气,野树黯秋烟。
壮笔遗鹦鹉,衷情托杜鹃。
丹房尘漠漠,华表月娟娟。
幕府哀刘表,词林失仲宣。
愁看行乐处,芳草日芊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挽沈大年》。全诗如下:
在世谁无死,惟公实可怜。
两丧犹未举,一疾竟长捐。
祸福元相倚,存亡亦付天。
新阡淮海北,旧隐石城边。
泪洒延陵剑,心摧子敬毡。
云山含爽气,野树黯秋烟。
壮笔遗鹦鹉,衷情托杜鹃。
丹房尘漠漠,华表月娟娟。
幕府哀刘表,词林失仲宣。
愁看行乐处,芳草日芊芊。
注释
- 在世谁无死:指人生终将结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 惟公实可怜:指沈大年实在令人同情。
- 两丧犹未举:指两次丧事还未举行。
- 一疾竟长捐:指一次疾病最终导致去世。
- 祸福元相倚:指人生的吉凶祸福都是相互依存的。
- 存亡亦付天:指生死都是天命所归。
- 新阡淮海北:指坟墓位于淮海以北。
- 旧隐石城边:指故居位于石城边上。
- 泪洒延陵剑:以延陵(即延陵剑)自比,表示悲伤之情。
- 心摧子敬毡:子敬(王献之)为晋帝献文帝的乳名,这里指王献之的书法。心摧子敬毡比喻悲痛的心情如同被王献之的书法所摧毁。
- 云山含爽气:形容山峦云雾缭绕,清新宜人。
- 野树黯秋烟:形容树木在秋天的烟雾中显得黯然失色。
- 壮笔遗鹦鹉:指用壮健的文笔书写,留下不朽之作。
- 衷情托杜鹃:指内心的情感通过杜鹃鸟的鸣叫声表达出来。
- 丹房尘漠漠:形容书房里灰尘弥漫。
- 华表月娟娟:形容月光皎洁明亮。
- 幕府哀刘表:指对刘表的哀悼。刘表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军阀,曾担任荆州牧。
- 词林失仲宣:指失去像仲宣(陈琳)这样的文才。仲宣是陈琳的字,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 愁看行乐处:指在游乐之地看到春天的景色而感到忧愁。
- 芳草日芊芊:形容草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沈大年去世的悼念之作。全诗通过对沈大年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去世的惋惜,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的开头“在世谁无死,惟公实可怜。”表达了人生终将面对死亡的现实,但同时也强调了沈大年的人生经历让人感到惋惜和同情。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沈大年两次丧事和一次疾病的情况,表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同情。最后两句“祸福元相倚,存亡亦付天。”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抗力。这种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思考,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情感色彩。如“云山含爽气”和“野树黯秋烟”分别描绘了山间的清新和树林的萧瑟,形成了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于友人去世的哀伤和不舍。此外,诗中的“泪洒延陵剑”,将泪水洒在延陵剑上,既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悼之意。这种对具体物品的描述,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感人。
诗中的抒情手法也十分独特。诗人通过回忆和思考,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友人的回忆之中,使整首诗都充满了深情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如“云山含爽气”、“野树黯秋烟”,不仅描绘了景物,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去世的哀伤和不舍。这种情感与景物的结合,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沈大年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去世的惋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也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和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