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夏昼方永,斋居寡纷萦。
高树落圆阴,好鸟流远声。
对此孰云遣,睡恬惬中情。
非效宰予寝,自得庄周灵。
适与幽独会,栩栩梦友生。
正叙契阔言,觉来邈无凭。
处世固如此,慎勿劳吾形。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联,前六句写夏日闲居,后四句抒写夏夜独处时的感受。

其一,首联“清夏昼方永”点明时间是夏天白天还很长的时候;

其二,颔联“高树落圆阴”写树木茂盛,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使人觉得凉爽宜人;

其三,颈联“好鸟流远声”则写出鸟儿的叫声,给静寂的环境带来了生气;

其四,尾联“非效宰予寝”化用孟子的话(《孟子·滕文公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来表明自己的清高自守,不慕名利,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夏日白天长,我斋戒居住没有烦恼。树上有一片浓重的树荫,鸟儿在树上啼叫。看到这美好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了陶渊明,他也是喜欢这样的环境,所以才能写出如此清高自持的文字,而我也能从他的身上学到东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夏日闲居时的所感而发之作。诗的前六句写夏日闲居,后四句抒写夏夜独处时的感受。

第一联“清夏昼方永”,点明时间是夏天白天还很长的时候。《论语》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到了春天,人们脱去冬天的衣物,换上春衣,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子一起到沂水里洗澡,一边吹风一边唱歌回家。这里的“暮春”指的是夏季。可见,夏天的白天比春天要长一些。

“斋居寡纷萦”,写诗人独自斋戒居住,没有什么事情缠身。

第三联“高树落圆阴”中“圆阴”指树荫。“高树”是指高大的树木。“好鸟流远声”,写鸟儿在树荫上啼鸣。

第四联“对此孰云遣”,化用《庄子·外篇·秋水》中庄子与惠子关于大濠之水的对话。惠子认为庄子所说的濠水很浅,不值得一游。庄子反驳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怎么知道鱼在水中游玩快乐呢?既然你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所在,那就请你到水边的濠沟里去看看吧!这里庄子用此来比喻自己的悠闲自在。诗人说自己看到美好的景物就想到陶渊明,陶渊明也是喜欢这样清幽的环境,因此他也能从陶渊明的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最后两句“非效宰予寝”,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维女之索,不能舍兮。”意思是:斑鸠在桑树上筑巢,它的幼雏有七个,一个女子是位贤良的人。这位女子端庄严肃,举止一致,她的心情就像那被结成的丝线一样。你的妻子啊,你不能再离开了。

“自得庄周灵”,意思是:我得到了庄周的灵气。这里的“灵”指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