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人间想,新成月里篇。
声疑隔霄汉,人似挟飞仙。
艳曲琼楼借,芳心玉指传。
应知天上谱,元异李龟年。

《霓裳羽衣舞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此诗描绘了一位制作箫谱的人在听诸箫郎掐韵时的情景。“不复人间想”意味着音乐已经超越了尘世的想象,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新成”则表示这是一件全新的作品,“月里篇”则指这首曲子如同来自天上一般,美丽得不落凡间。诗句中的“声疑隔霄汉,人似挟飞仙”形象地表达了音乐之声宛如从高远的天界传来,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艳曲琼楼借,芳心玉指传”则描绘了乐曲被借给华丽的楼阁以供人们欣赏,以及演奏者用细腻如玉的手指将音符传递给听众。整首诗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悟和向往。}

诗句一:“制霓裳羽衣箫谱成听诸箫郎掐韵”

  • 译文
    我制作的霓裳羽衣箫谱完成之后,要聆听各位箫友如何配合节奏。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创作完成后,想要听到他人如何配合箫曲的情景。”制霓裳羽衣箫谱”指的是作者完成了一首新的箫曲《霓裳羽衣舞谱》,而”成听诸箫郎掐韵”则是说这首曲子已经完成,现在需要听听其他箫友如何配合节奏、吹奏出美妙的音乐。
  • 注释
  1. 霓裳羽衣:古代神话传说中仙女所穿的服装,这里代指高雅而美丽的音乐。
  2. 箫郎掐韵:指箫友们按照乐谱的节拍和旋律进行吹奏。
  •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创作的《霓裳羽衣舞谱》的期待和自豪,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其他箫友配合吹奏的期待和赞赏。它反映了当时文人雅集的场景,强调了音乐与艺术的结合。

诗句二:“艳曲琼楼借,芳心玉指传”

  • 译文
    艳丽的乐曲被借给华丽的楼阁以便人们欣赏,演奏者用细腻如玉的手指将音符传递给听众。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乐曲被借给楼阁以供人们欣赏的情景,同时突出了演奏者精湛的技艺和优雅的动作。”艳曲琼楼借”中的”艳曲”指的是美妙动听的乐曲,”琼楼”则是指装饰华丽、珍贵的楼阁。这里的”借”字暗示了乐曲的传播不仅仅是物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共享。”芳心玉指”则形容演奏者的手指像宝玉一样细腻,能够准确地传达乐曲的情感和美感。
  • 注释
  1. 芳心玉指:形容演奏者的手指细腻如玉,能够准确而优美地传达乐曲的情感。
  2. 琼楼:华丽的建筑,这里指代楼阁,即演奏场所。
  • 诗意
    这句话通过优美的意象描绘了音乐传播的美好场景,展现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演奏者的技艺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高度赞赏。

诗句三:“应知天上谱,元异李龟年”

  • 译文
    应该知道这是天上的乐谱,与唐代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无关。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首曲子来源的神秘感,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于传统与创新关系的反思。”应知天上谱”中的”天上谱”指的是这首曲子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仿佛是从天界传来的乐谱。”元异李龟年”中的”李龟年”是指唐代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这里用来反衬这首曲子并非出自李龟年的原作,而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创作自信,也反映了他对传统音乐的尊重以及对原创精神的追求。
  • 注释
  1. 元异: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乐器或乐谱,与李龟年的作品不同。
  2. 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这里用来作为对比的对象,强调这首曲子的原创性。
  • 诗意
    这句话通过对天上乐谱和李龟年作品的对比,表达了对这首曲子独特价值的认同和对原创精神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这首曲子背后可能蕴含着更深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诗句四:“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译文
    采薇采薇,薇也有它的终点。说是回家说是回家,一年也没有停止。
  • 赏析
    这句诗引用了《诗经》中的《采薇》,表达了对家国的深情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采薇采薇”指的是采集薇草的行为,象征着辛勤劳作或是寻找生活的方向。”薇亦有作止”中的”作止”则是指事物的开始和结束,这里用来比喻人生或事业的起伏变迁。”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中的”曰归曰归”表达了回家的渴望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而”岁亦莫止”则是指一年又一年,没有停歇。这两句诗通过重复的词汇和音韵的回环,强化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 注释
  1. 采薇采薇:《诗经·小雅·采薇》中的一句,原意是描述采薇草的活动,后来被用来形容辛勤劳动或是寻找生活方向的状态。
  2. 作止:这里指的是事物的起点和终点。
  3. 曰归曰归:这里的”曰”是动词助词,意为说。”归”在这里指的是回到家乡或归宿。
  4. 岁亦莫止:这里的”岁”指的是时间,”莫止”则表示没有停止或持续的意思。整句意思是岁月不停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的感慨。
  • 诗意
    这四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人们对家乡、对国家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们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起伏时的心路历程。

诗句五:“声疑隔霄汉,人似挟飞仙”

  • 译文
    音乐之声似乎要从高高的天际传来,人好像被神仙挟持着飞升。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音乐之声的高远和神奇,使人联想到音乐的力量足以让人产生飞升的感觉。”声疑隔霄汉”中的”声”指的是音乐的声音,而”隔霄汉”则形容声音高远,仿佛来自高悬的天际。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强了音乐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还体现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人似挟飞仙”中的”人”指的是演奏者或听众,而”挟飞仙”则形容演奏者或听众在音乐中仿佛获得了超脱尘世的力量和自由,如同仙人一般。这句话进一步丰富了音乐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心理体验。
  • 注释
  1. 隔霄汉:形容距离遥远,声音高远。
  2. 挟飞仙:形容被音乐的力量所吸引,仿佛获得了超脱尘世的能力。
  • 诗意
    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赋予了音乐以超凡脱俗的品质,使听众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自由。

这首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音乐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和谐联系。它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赞颂,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和向往的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