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刹白云峰,名泉汇九龙。
经行数丛竹,飞泻出深松。
气肃三秋雨,声含众壑钟。
到来心自远,长啸采芙蓉。
滴水岩
宝刹白云峰,名泉汇九龙。
经行数丛竹,飞泻出深松。
气肃三秋雨,声含众壑钟。
到来心自远,长啸采芙蓉。
译文:
宝刹坐落在白云之巅,名泉汇聚九龙潭。
我走过几丛竹林,听到瀑布从深处倾泻而下。
空气中带着秋天的清凉,声音里充满了山谷中的钟声。
当我来到这里,心灵自然变得遥远,于是我放声长啸,如同在采摘芙蓉。
注释:
- 宝刹:佛教寺院。
- 白云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
- 九龙潭:指多个泉水汇集而成的水潭。
- 经行:行走经过。
- 数丛竹:多棵竹子。
- 深松:指高大的松树。
- 三秋雨:秋季的细雨,通常用来形容秋雨的凉爽。
- 众壑钟:许多山谷中的回响。
- 长啸:高声呼叫或呼喊。
- 芙蓉:荷花,这里可能指的是荷花池或荷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滴水岩周围的景色和气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宝刹白云峰”“名泉汇九龙”等词句,不仅生动描绘了滴水岩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宝刹白云峰,名泉汇九龙。”直接点明了滴水岩的位置和特点。宝刹,意味着这座山是一座佛寺,给人以庄严神圣之感;白云峰则描绘了山峰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的美丽景象。而“名泉汇九龙”,则是对滴水岩中众多泉水的赞美,九龙潭的名字暗示了泉水的数量之多,形象地展现了滴水岩的壮观与神奇。
第二联“经行数丛竹,飞泻出深松。”进一步描绘了滴水岩周围的自然环境。诗人行走在竹林间,听到瀑布从深松中飞泻而下的声音,这种声音给人一种空灵、悠扬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又神秘的世界。
第三联“气肃三秋雨,声含众壑钟。”则转向对滴水岩气候的描述。这里的“三秋雨”指的是秋天的细雨,而“众壑钟”则是指山谷中回荡的钟声。诗人用“气肃”和“声含”两个词来表达水滴落下时空气的清新和声音的悦耳,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两句“到来心自远,长啸采芙蓉。”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的“长啸”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情绪的抒发。诗人站在滴水岩上,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和遥远。他仿佛在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于是选择在这个地方采摘芙蓉(荷花),寓意着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这首诗通过对滴水岩的自然景观进行细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既展现了滴水岩的壮丽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