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足清赏,独恨不能棋。
一日有吾长,三人常我师。
销愁良有托,索醉复何辞。
得趣未妨败,精思宁厌迟。
雁行高易断,蛇窦曲难支。
恐遂托陶侃,终无乞墅期。
【注释】
山中:指隐居之地。漫赋:随意吟诗。
清赏:清雅的赏识。
独:独自。恨:遗憾、惋惜。棋:指下棋,这里指作诗词。
一日有吾长:我一天天地进步。有:通“又”。吾:我。
三人常我师:三个人常常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三人:指王维、李颀、裴迪。我师:作者自称,即作者自认为最敬仰的老师。
销愁:消除忧愁。
良:很,很。托:寄托。
索(sǒu)醉:饮酒解闷。
得趣:得到乐趣。
败:失败。精思:专心思考。宁厌迟:宁可迟一点也不厌烦。
雁行高易断:大雁飞行,一行排成直线,飞得高了容易折断。
蛇窦曲难支:蛇管弯曲,难以支撑。
恐遂(zǔn)托陶侃:恐怕最终只能像陶侃那样寄居他人家中。托:依靠,依附。陶侃:东晋名臣,官至大司马,后封长沙郡公,故称陶侃。别墅(qǐ):住宅。期:期望。
【赏析】
这是一组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在《与魏居士书》中曾说:“余少喜山水之游,穷其源竟,未尽意,年已五十,犹见人处所之胜,心迹相负。今所卜居,虽幽静而旷然,且以自适也。”可见此诗是诗人隐于终南山时所作。
首联两句是说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足”指满足,“清赏”指清雅的赏识。诗人喜欢山中的生活,但他更希望能像古人一样,“一箪食,一瓢饮”,过着隐居生活,但遗憾的是自己不能这样过,所以感到遗憾。“棋”指下棋,这里借指写作诗词。“不能棋”即不能下棋,即没有创作出佳词丽句来。诗人在《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一诗中有句云:“观弈屡横经,徒闻数子声。”“徒闻数子声”即听到几声下棋的响动而感叹不已。这里用典是为了说明诗人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一种清雅的情趣。
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乐观态度,他认为“一日有吾长”,“三人常我师”。意思是他每天能有所进步,而且他认为自己一天天的进步,总有一天会超过他人,成为众人的老师。这表现出诗人的自信和乐观精神。“一日”和“三人”都指自己,突出了自己进步很快的特点;“常我师”中的“我师”二字表明自己是受他人尊敬的老师,突出了自己的谦虚谨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态。
颈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消除忧愁、饮酒解闷的向往和追求。“销愁”即消除忧愁,“索醉”即饮酒解闷。“良有托”即有很多寄托的地方。“索醉何辞”即饮酒解闷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句诗表明诗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找到很多解脱忧愁的途径,如饮酒解闷等。这里的“得趣”“精思”都是比喻,指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找到了解脱自己痛苦的方法。
尾联两句表明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无奈。“得趣”即得到快乐,“败”即失败。“精思”指专心思考,“厌迟”即厌烦拖延。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无奈。“恐遂托陶侃”是说担心最终只能像古代的陶侃那样寄居在他人家中,而没有自己的家产。“终无乞墅期”是说最终没有获得别墅的期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态。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