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花开烂熳,宿雨滞淋漓。
且蜡黄桑屐,难抛白接䍠。
南山空怅望,秋色半离披。
可笑餐英客,阴晴两不知。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秋村十二咏·宿雨》。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晚花开烂熳,宿雨滞淋漓。

  • “晚花”指的是晚上开放的花,可能是菊花、梅花等。“烂熳”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这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花儿盛开的景象,以及夜晚降临后,雨水滞留在花瓣上的情景。

  • “宿雨”是指夜晚的降雨。“滞沥”形容雨水停留不流的样子。这两句诗表达了雨后的景色,花朵因雨水而更加鲜艳,但雨水却使花瓣上的露珠无法蒸发,显得有些湿润。

且蜡黄桑屐,难抛白接䍠。

  • “蜡黄”是一种浅黄色,这里用来比喻桑树的颜色,因为桑树的叶子在秋天会变黄。“桑屐”是古代的一种鞋履,用桑树叶制作。这句诗描述了秋天,农民们穿着由桑树叶编织的鞋履,走在田间地头的场景。

  • “白接䍠”是一种农作物的名称,可能是玉米或者高粱。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收获庄稼,忙碌地准备储存粮食的情况。

南山空怅望,秋色半离披。

  • “南山”通常指代山,这里可能是指代诗人自己的家乡或者他曾经到访过的地方。“怅望”表示因思念而感到遗憾或惆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以及秋天景色带来的感伤。

  • “秋色”是指秋天的色彩。“半离披”形容秋天的景象,一半是美丽的色彩,另一半则是落叶纷飞的景象。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萧瑟的氛围。

可笑餐英客,阴晴两不知。

  • “餐英客”是指采摘野菜的人。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生活的不理解或嘲笑。“阴晴两不知”意思是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他们都无法察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顾自己享受而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的不满或讽刺。

赏析:
这首《秋村十二咏·宿雨》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揭示了农民们在丰收季节的辛勤劳动和他们对自然的依赖。整首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农民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