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日薄虞渊,真风空寂然。
再来行七步,一闰即千年。
天上僧祇劫,人闲昼夜缘。
犹存增减见,惭汗沐金仙。

【注释】

佛日薄虞渊:指佛教的“如来日”照耀着虞渊。虞渊,传说中的大海名。

真风空寂然:指佛教的“真风”使天地都寂静了。真风,佛教用语,指佛性或真理之风。

再来行七步:指佛经《楞伽经》中记载的佛祖说法时,先在地上行七步,然后开始讲经。

一闰即千年:一年有闰年,所以一千年就过去了。

天上僧祇劫:僧祇,梵语,意译为“聚落”,佛教名词,指佛在世时,世界有无数个“聚落”。

人闲昼夜缘:指人世间,人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昼夜之间也有着种种缘分。

犹存增减见:指佛经中的“增减相违”,即佛法中存在着增减变化的现象。

惭汗沐金仙:惭愧地沐浴于金光灿烂的仙人。惭,惭愧。

【译文】

佛教如来佛的日子照耀着虞渊,佛的真理之风吹遍了天下。

佛经中有说佛陀说法前要在地上行七步,于是开始了讲述佛法。

佛教认为人间有无数聚落,人们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昼夜之间也有各种缘分。

佛经中讲到佛法是增减变化的,但仍然可以见到佛法的存在。

我为此感到惭愧,因为我沐浴在金光灿灿之中,成为了一个仙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对佛法的敬畏之情。

首句“佛日薄虞渊”,诗人以佛教的“如来日”比喻佛祖的光辉照彻世间,将佛祖的慈悲之心比作太阳,照亮了整个世界。

第二句“真风空寂然”,诗人用佛教中的“真风”来解释世界的平静和安宁,强调了佛法的宁静与深远。

第三句“再来行七步”,诗人引用佛教经典中的典故,描述了佛陀说法前的仪式,体现了佛陀的智慧和威严。

第四句“一闰即千年”,诗人通过计算闰年的数量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长久和恒久不变。

第五句“天上僧祇劫”,诗人将人间的聚落比作佛教中的聚落,表达了人间与佛国的相似性。

第六句“人闲昼夜缘”,诗人描绘了人间生活的悠闲和自在,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缘分。

第七句“犹存增减见”,诗人引用佛教中的“增减相违”来解释佛法中的复杂现象,体现了佛理的深刻和玄妙。

第八句“惭汗沐金仙”,诗人以自己的修行成果来表达对佛祖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惭愧和谦卑。

整首诗以佛教为背景,通过对佛教教义的解读和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敬畏之情以及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