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抱幽独,薄暮款松关。
坐久为予说,城中无此闲。
孤灯堪引兴,清论不离山。
更有微言在,明朝莫便还。

《宿东林》

杨凌霜郑秉渊衍源诸子过宿东林,

高人抱幽独,薄暮款松关。

坐久为予说,城中无此闲。

孤灯堪引兴,清论不离山。

更有微言在,明朝莫便还。

注释:

  1. 杨凌霜、郑秉渊、衍源诸子: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2. 高人:指品德高尚的人。
  3. 薄暮款松关:傍晚时分来到松树林间的关口。
  4. 引兴:启发兴趣。
  5. 清论:高雅的议论。
  6. 微言:精深的道理、见解。
  7. 明朝:明天早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在松林中共度夜晚、讨论学术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朋友们在松林中度过的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知识的追求。

首句“杨凌霜郑秉渊衍源诸子过宿东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场景——杨凌霜和郑秉渊等文人墨客聚集在东林,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这里的“高人”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第二句“高人抱幽独,薄暮款松关”。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活动——他们在松树林间度过了一个寂静的黄昏。这里的“抱幽独”表现了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对知识的渴望。

第三句“坐久为予说,城中无此闲”。这句话表达了他们对学问的热情和他们之间的交流。他们坐在一起谈论学问,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喧嚣的城市中。

第四句“孤灯堪引兴,清论不离山”。这里描述了他们讨论的场景——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这里的“清论”指的是他们的高雅议论,而“离山”则暗示了他们远离尘世的心境。

最后两句“更有微言在,明朝莫便还”。这句话表明他们之间的对话不仅涉及了具体的学问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思想交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友情的珍视,并暗示了他们应该继续保持这种交流。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朋友们在松林中度过的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