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动寂以寂,此声微更微。
幽人一为听,终夜独披衣。
日月有代谢,风尘渐息机。
永怀归白社,无梦到黄扉。

【注释】

残漏:指古代计时器。漏刻,一种计时器,以铜壶盛水,昼夜不停地滴落,滴水到一定数目就表示一个时间,如一夜有一百刻,白天有十二刻(日),夜半有一刻(中)。

群动寂以寂,此声微更微:众动物都已沉寂,只有这声音在轻轻的飘荡着;

幽人一为听,终夜独披衣;一位隐士听到后,整夜都穿着衣服不睡觉。

日月有代谢,风尘渐息机:日月交替运行,万物更替生灭,风和尘气渐渐消散;

永怀归白社,无梦到黄扉:永远思念着归乡,没有做梦梦见过皇宫的大门(即“黄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残漏”这一事物抒发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全诗四句十四字,前二句写闻其声,后二句写思其事;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前两句写闻其声,后两句写思其事。前一句写闻其声而知其时,后一句写思其事而感其时。

诗的首二句“群动寂以寂,此声微微”,是写“闻其声”。寂静的环境里传来了轻微的滴答声。“群动”三字表明作者不是孤立地感受这种声响的,而是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耳旁是鸟鸣虫唱,眼前是花开花谢,耳际是风声雨声,鼻端是花香果香,身外是春去秋来,时序变迁。“寂以寂”的“以”,“微微”的“微”,都是强调这声音的轻微。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环境与声音的和谐配合,也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宁静。然而正是这“细微”的声音引起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幽人一为听,终夜独披衣。”是说这位幽居深山的人被这细微的声响所感动,以至于整夜未眠,披上衣裳出来倾听。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逸之人,他之所以能如此专注地听那微弱的声音,是因为他的心境与常人不同。

“日月有代谢,风尘渐息机。”这两句是对上两句的概括。它指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日月交替运行,草木枯荣,风云变幻。“代谢”一词用得极其贴切。在这里它是“更替”、“交替”的意思。日月交替运行,万物更替生灭,风和尘气渐渐消散,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永怀归白社,无梦到黄扉。”最后两句是诗人由自然的变化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归白社”是指归隐山林,“黄扉”是皇宫的大门,这里代指朝廷。诗人想到自己终将离开官场,回归田园,于是整夜不寐,披衣而出。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