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公一片闲田地,付与灵泉自主张。
天遣五丁开半壁,谁教七日凿中央。
上方钟鼓潮音应,万里风涛海印光。
欲识普陀真面目,逢人惟劝解空囊。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祖钦的《游海潮岩》。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祖公一片闲田地 - 指祖公拥有一块闲适的土地,可以随意支配。
  2. 付与灵泉自主张 - 将这片土地交给灵泉自然发展,由其自行决定如何利用。
  3. 天遣五丁开半壁 - 上天派遣了五位壮士(五丁)来开辟这片土地的一半。
  4. 谁教七日凿中央 - 是谁教会了人们用七天的时间在这块土地上凿出中央的部分呢?
  5. 上方钟鼓潮音应 - 潮汐声响应了上方的钟鼓声,形容大自然的声音与人文景观的和谐。
  6. 万里风涛海印光 - 万里之外的海浪和涛声如同海神印下的光华。
  7. 欲识普陀真面目 - 想要了解普陀山的真正面貌。
  8. 逢人惟劝解空囊 - 遇到人就只劝解他们不要携带物品,因为只有放下世俗的负担,才能真正理解普陀山的意义。

译文

祖公拥有一块闲暇之地,把它交给了灵泉自行安排。
上天派遣了五位勇士去开垦这片土地的一半。
谁能教人们用了七天时间,在这块地上凿出一个中心呢?
潮水声响应着钟鼓声,展现了大自然的声音与人文景观的和谐。
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海浪和涛声都像是海神的印记。
要想真正了解普陀山,必须亲自到那里去。
遇到别人就只告诉他们,不要携带物品,因为只有放下世俗的负担,才能真正理解普陀山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的感悟。诗中的“五丁”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力之士,他们被赋予了特定的任务来开垦和保护土地。诗中提到的“灵泉”可能是指自然界中流淌的水,它自然地滋养着周围的一切。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依赖,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诗中还通过描述潮涌、钟鼓声等自然现象,展示了它们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描述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表达了对普陀山的向往和对人们旅行的忠告。普陀山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了人们对超然世外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的“逢人惟劝解空囊”暗示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提醒人们放下物质追求,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体验生活。这种教导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提醒,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启迪,鼓励人们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