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落秋光静者知,槿花常早菊花迟。
灵山半写娑罗影,旸谷平分若木枝。
色相寂寥僧定后,繁华消歇日斜时。
何堪荣落伤朝暮,一笑相逢两不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佛桑花》。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篱落秋光静者知 - 篱笆旁,秋天的阳光静静地洒在篱笆上,那些懂得欣赏的人知道。
槿花常早菊花迟 - 槿花总是比菊花更早开放,意味着时间在流逝。
灵山半写娑罗影 - 佛陀(灵山)的影子被半遮半掩地投射在地上,娑罗树的影子也隐约可见。
旸谷平分若木枝 - 太阳在旸谷(日出的地方)平分了天空,就像树木的枝条一样。
色相寂寥僧定后 - 僧人们在这里定神打坐,周围的景色显得寂静而寂寞。
繁华消歇日斜时 - 虽然有繁华的景象,但在日落时分一切都逐渐消逝。
何堪荣落伤朝暮 - 我怎能承受荣华与落寞,这让我忧伤于早晨和黄昏。
一笑相逢两不疑 - 当我们相遇时,尽管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遭遇,但我们都彼此信任和理解,不会怀疑对方。
注释
- 篱落:篱笆。
- 秋光:秋天的阳光。
- 槿花:一种常见的植物,花朵通常较小。
- 菊花:指秋天开放的菊花。
- 娑罗:即娑罗树,一种高大的树种。
- 旸谷:日出处,通常指东边的地平线。
- 若木:一种传说中的树木,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树木。
- 僧定:僧人静坐修行。
- 色相:这里指自然景象或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 荣落:荣华和衰落。
- 朝暮:早晨和傍晚。
- 两不疑:彼此之间没有猜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荣辱变化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色彩、影子等元素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是王维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