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一夜过林西,旧绿新黄响未齐。
共是飘零难久住,何妨憔悴托卑栖。
归除白石迟明月,收拾红笺付小奚。
满地榆钱贫更甚,不堪持赠为儿啼。

【注释】

落叶:比喻诗人自己。秋声:秋天的声音。一夜过林西:一夜过去,声音飘过了树林的西边。旧绿新黄:指树叶由翠绿色变成黄色。响未齐:声响没有完全停止。

共是飘零难久住:同是被风吹走,难以长久地停留下来。何妨憔悴托卑栖:不妨憔悴、低贱而栖息。

归除白石迟明月:回到故乡,清除白石上的月光还来不及。收拾红笺付小奚:整理红色书信交给小奚。满地榆钱贫更甚:地上铺满了榆钱,贫穷的程度更深了。不堪持赠为儿啼:不忍心拿这些钱去给儿子买食物吃,以免让他啼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写给友人的。诗人通过“落叶”自喻,抒发了年老体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全诗情意深重,意境沉郁。

首联“落叶”,诗人以“落叶”自比,暗寓身世之感。落叶飘零,本为寻常景象;然而它却能与秋声相应和,其鸣响之急迅,又使听者感到它的飘飞不定、难以久留,这就传达出诗人自己身不由己,心绪不宁的处境。这两句看似平淡自然,实则蕴藉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颔联“共是飘零难久住,何妨憔悴托卑栖。”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以“飘零”“憔悴”自况,表明自己像落叶那样,被秋风吹散到各地漂泊,无处归宿;又像是被秋风吹落的树叶,只能低低地依附着枝干生存。诗人在这里既表现了对自己身世不幸的慨叹,也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颈联“归除白石迟明月,收拾红笺付小奚。”紧承上联,描写了诗人回到故乡后所见到的景物和情景。这里,诗人把“白石”比作自己,把“明月”比作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的抱负寄托于明月之上。而“红笺”则喻指自己的文章或书信。诗人把自己比作飘泊无依的落叶,而把“收捡红笺付小奚”当作是对自己的安慰和鼓励。诗人用典贴切,想象新奇,寄意深远,充分显示了他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

尾联“满地榆钱贫更甚,不堪持赠为儿啼。”紧承前二联,进一步抒写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感慨。诗人运用夸张手法,以“满地榆钱”比喻自己家境贫困;又用“不堪持赠为儿啼”来说明自己无力赡养家人的苦衷。最后以“不堪”二字收结,既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处境,又表达了他的无奈与伤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一生坎坷的无限哀伤。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风格朴实无华。全诗构思精巧缜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深沉而又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