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阳城外曲江边,独上皋亭思渺然。
入座奇峰铦似笔,当门周道直如弦。
琴鐏复古希前哲,堂构重新仰昔贤。
几树棠梨花落尽,西风吹冷半池莲。
注释:在韶阳城外的曲江边,我独自登上皋亭山,心中充满了对马郡守的思念。
入座奇峰尖锐如笔,当门周道笔直如同弦。
琴鐏复古希前哲,堂构重新仰昔贤。
几树棠梨花落尽,西风吹冷半池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登写心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马郡守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皋亭山的美景和马郡守的英名,以及自己的感慨之情。
韶阳城外曲江边,独上皋亭思渺然。
入座奇峰铦似笔,当门周道直如弦。
琴鐏复古希前哲,堂构重新仰昔贤。
几树棠梨花落尽,西风吹冷半池莲。
注释:在韶阳城外的曲江边,我独自登上皋亭山,心中充满了对马郡守的思念。
入座奇峰尖锐如笔,当门周道笔直如同弦。
琴鐏复古希前哲,堂构重新仰昔贤。
几树棠梨花落尽,西风吹冷半池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登写心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马郡守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皋亭山的美景和马郡守的英名,以及自己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是: ``` 寻梅歌 野水断桥下山路,东风自来僧自去。 四望无人不知处,笑倚寒皋问枯树。 枯树欲枯枯不能,化作前溪一段冰。 相逢无语秘香色,骨格神仙心老僧。 老僧踏花如踏雪,老僧见花如见月。 此时欲辩两忘言,仰首高天搔白发。 ```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译文 在野外的断桥下小路上行走,东风自然吹来,僧人自在离去。 四处望去,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笑着靠在寒冷的小山丘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山僧住山冷如水, - 注释: 山中的僧人住在山上,环境寒冷得像水一样。 2. 春寒夜坐无衣被 - 注释: 春天的夜晚,寒风刺骨,没有衣服和被子。 3. 隔窗短烛分照人,明发罗君戒行李 - 注释: 窗外的短烛光芒微弱,照亮了人们。罗君即将出发去远方学习,提醒携带行李。 4. 问君行李能几何,重等须弥轻过纸。 - 注释: 询问罗君的行李有多少,其重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半飓风的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飓风肆虐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夜半飓风歌 注释:夜半,即深夜;飓风,指强烈的风。 赏析:首句直接点明了这是一首描写飓风的诗歌,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天地巨,若何许,我生其中如秬黍。 注释:天地巨,形容飓风的力量之大;秬黍,一种农作物,常用来形容渺小。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人置于浩瀚的自然之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送无可上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注释: 我所之,乃在南山之南北山之北。 我向往的地方,就在南山的南边和北边的山谷中。 山中何所有,中有一室两扉无四壁。 山中有什么?里面有一间屋子,两扇门没有墙壁。 主人默坐万山寂,外有盘盘细路通檐隙。 主人静默地坐着,周围群山寂静无声,外面有条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屋檐下的小空隙。 我自能行人不识,上有巉岩磊砢之奇石
这首诗是一首咏石的诗,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 第一句“石乎石乎胡尔奇”,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石头比作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第二句“精英擘破混沌皮”,诗人以石头的坚硬和刚毅,象征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 第三句“砗磲玛瑙难等夷”,诗人以宝石的品质,来比喻石头的纯净和高雅。 第四句“良工剖作光琉璃”,诗人以工匠的精湛技艺,来形容石头的美丽和价值。
答谢邺门 谢君于我称父执,贱子今年过四十。 昨日别君穗城下,短鬓参差冠岌岌。 今朝相见秋风里,兀突山僧拥高笠。 本来面目看未真,须臾大笑转成泣。 大笑空尔为,仲尼弟子称阇黎。 涕泣勿复道,山上蓼莪山下草。 君亲未报惭万一,仰首高天看白日。 白日天上转,浮云眼中变。 自悔平生识字多,祇能读书不读典。 一朝蹴踏虚空碎,法王与我开方便。 为报东山莫鸣鼓,山僧有心良独苦。 学道无成成亦老,此身在世知无补
【诗句释义】 1. 天然和尚七十颂: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赞美天然和尚的长寿和智慧。 2. 拙哉大挠作甲子:大挠(约公元前210年)是中国最早的历法,以十天为一个周期,六十天为一年,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三十日。甲子是十天中的一个,因此用“拙哉”表示其不足之处。 3. 不识太初与无始:太初(指宇宙的开始)和无始(指时间的起源)都是道家哲学中的词汇,这里用来形容天然和尚对这两个概念的无知。 4.
金茅山房读书歌贻吴山带出游五岳任两足,渴饮三湘便一腹。 名山历尽能几时,且住金茅茹山蔌。 注释:游览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任凭两脚行走,口渴喝三湘的水(指洞庭湖的水)就足够饱腹了。名山走遍又能有多少日子,暂且住在金茅山的茅屋中,吃山中的蔬菜。 金茅山下茅半闲,主人爱客如爱山。 澹澹流水写情性,浮云来往怡心颜。 我来怜我太无学,置书引客登高阁。 病夫耳目各为主,不见精微见糟粕。
寿黄兴岐 先生先子之所畏,忆我为儿始七岁。 大人抱我置左膝,隔座与君论文字。 我时仅识之与无,侧耳静听无欢呼。 上客骐驎笑相许,岂知长大成蹇驴。 蹇驴畏走三城道,踯躅秋风啮秋草。 故人相见惊相识,我渐就衰君已老。 我衰不足惜,君老头还黑。 交游半作乘车人,诸生尽是文章伯。 先生两眼大如箕,世上红尘污不得。 一日读书能几回,山中甲子去复来。 诗书之外何有哉,眼前穷达皆尘埃。 青兕爵,丹砂杯,为君寿
慰吴布田并挽逝者 昔有延陵君,嬴博葬其儿。 一恸舍之去,魂气无不之。 复有西河公,泪尽明以亏。 自言已无罪,良友来箴规。 人事有今古,天性无盛衰。 哀死良何伤,达生固其宜。 善哉布田翁,种德躬耘耔。 庭际生崇兰,弱叶何葳蕤。 一花先众芳,馥郁多奇姿。 期君永岁寒,托根深不移。 胡为比芳槿,溘然朝露晞。 造物讵怜材,天心宁倒施。 春花不朝夕,百卉徒芳菲。 主人长太息,仰首天低垂。 栽培与倾覆
【注释】 寒食:清明前一两天。郭外:城门外。鸣弦:弹奏琴瑟。仙郎:指官员。三梁:官服上的三个横条。素冕:黑色的礼冠,这里指官服。下:降下。读礼:诵读《周礼》。吹藜杖火:用藜杖扇火。诵诗:背诵《诗经》。蓼莪:指《蓼莪》篇。东林:佛教禅宗寺院,在江苏无锡市东北。旧缘:旧情,过去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刘明府为他的友人刘仰山归隐后而作。刘仰山在担任行唐县令时,因政绩卓著而被罢官回家
赠天宁院主 门临古道塔凌空,山色西来水向东。 钟鼓不殊云顶寺,轮蹄争辏梵王宫。 禅心静印千江月,殿角凉生八面风。 花下留僧饱斋去,芒鞋无地避残红。 注释: - 门临古道塔凌空: 寺庙的门正对着古老的道路和高高的塔,塔在天空中显得格外高耸。 - 山色西来水向东: 山脉的景色从西边流向东边,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风景画。 - 钟鼓不殊云顶寺: 寺庙里的钟声和鼓声与云顶寺没有区别,表明寺庙的宁静和庄重。
诗句释义 1 白莲开日往来频:描述了莲花在白日开放,花朵频繁地在水面上摇曳。 2. 谁识支公定力真:支公是古代一位高僧,此句表达了对于这位高僧坚定修行意志的赞赏和认识。 3. 长与烟霞为地主:形容莲花常伴烟雾和山色,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4. 不妨城市有闲人:即便在繁忙的都市中,也有闲适的人欣赏和喜爱这些美丽的莲花。 5. 僧来借榻过三夏:描述了僧人在夏天来访时,会借用凉席休息的场景。 6.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出相关的答案即可。 碧山深处锁烟霞,近筑层台礼法华。 碧山深处有一座寺庙,它坐落在深深的山间,那里烟雾缭绕,云霞满目。这里用“碧山”点明地点,以“烟霞”写出环境的清幽。 隙地遍栽黄阁老,清池多种白莲花。 在寺庙的空地上到处都种上了金黄色的老树,在清澈的水池里种植着白色的莲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佛桑花》。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篱落秋光静者知 - 篱笆旁,秋天的阳光静静地洒在篱笆上,那些懂得欣赏的人知道。 2. 槿花常早菊花迟 - 槿花总是比菊花更早开放,意味着时间在流逝。 3. 灵山半写娑罗影 - 佛陀(灵山)的影子被半遮半掩地投射在地上,娑罗树的影子也隐约可见。 4. 旸谷平分若木枝 - 太阳在旸谷(日出的地方)平分了天空,就像树木的枝条一样
【注释】 落叶:比喻诗人自己。秋声:秋天的声音。一夜过林西:一夜过去,声音飘过了树林的西边。旧绿新黄:指树叶由翠绿色变成黄色。响未齐:声响没有完全停止。 共是飘零难久住:同是被风吹走,难以长久地停留下来。何妨憔悴托卑栖:不妨憔悴、低贱而栖息。 归除白石迟明月:回到故乡,清除白石上的月光还来不及。收拾红笺付小奚:整理红色书信交给小奚。满地榆钱贫更甚:地上铺满了榆钱,贫穷的程度更深了。不堪持赠为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