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稼青苗汝稼书,三冬争似富三馀。
不随袯襫驱黄犊,宁向缣缃学蠹鱼。
东阁弦壶追洛诵,西畴蓑笠笑长沮。
何须更凿邻家壁,曾见藜灯照石渠。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人稼青苗汝稼书,三冬争似富三馀。
  • “人稼”和“汝稼”指的是农民的辛勤劳作,通过种植农作物来增加收入。这里的“三冬”可能指的是冬季,因为冬季是农事活动相对较多的时节。“争似”表示比较,意为这些努力是否足够?“富三余”可能是指通过勤劳可以积累额外的财富。整句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工作的赞美,认为他们的努力值得赞赏。
  1. 不随袯襫驱黄犊,宁向缣缃学蠹鱼。
  • “袯襫”可能是指一种古代的农用工具,用来驱赶牛马等动物。这里的“黄犊”指黄色的毛色的小牛,而“蠹鱼”是一种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中的害虫,比喻那些不求上进、满足现状的人。整句批评了那些安于现状、不愿奋斗的人,而鼓励人们学习勤奋努力的精神。
  1. 东阁弦壶追洛诵,西畴蓑笠笑长沮。
  • “东阁”可能指的是藏书的地方,如书房或图书馆。“弦壶”指的是调音,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正坐在东阁里调弄乐器(如琴、瑟等),追求音乐的和谐与美好(“追洛诵”)。“西畴”指的是西边的田地,而“蓑笠”指的是农民的蓑衣和斗笠,他们正在田间劳作,享受着自然的美好(“笑长沮”)。整句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一种是文人墨客追求艺术的境界;另一种是农夫在田园中自得其乐。
  1. 何须更凿邻家壁,曾见藜灯照石渠。
  • “凿邻家壁”可能是指从邻居家中借阅书籍或获取知识的行为。“藜灯”是一种由藜草茎制成的灯,常用于照明。“石渠”可能指的是古人读书的地方,如石室或石屋。整句表达了对于知识和学问的重视,认为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智慧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依赖自己的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传统学术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辛勤劳作、文人追求艺术境界以及农夫在田园中自得其乐的场景进行了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阶层和文化风貌。诗中使用了“人稼”和“汝稼”、“袯襫”和“黄犊”、“东阁”和“西畴”、“弦壶”和“藜灯”等意象,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最后一句“何须更凿邻家壁”则表达了对于知识和学问的重视,认为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智慧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