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寻江介宿荒庵,回首城中见盍簪。
烟雨有时迷穗石,风波无路阻鹅潭。
木鸡老去慵司晓,白雁秋来早向南。
家在华林归未得,欲酬恩遇愧同参。

初住大通寄华林法属

偶寻江介宿荒庵,回首城中见盍簪。

烟雨有时迷穗石,风波无路阻鹅潭。

木鸡老去慵司晓,白雁秋来早向南。

家在华林归未得,欲酬恩遇愧同参。

注释:初住:刚刚安顿下来。大通,地名,位于今四川大足县境内。华林,地名,位于今重庆合川区境内。法属,即指佛法所在之地。

偶寻江介宿荒庵,回首城中见盍簪。

偶,偶然,随意的意思。江介,即长江边,此处代指江边。宿,住宿。荒庵,简陋的寺庙。盍簪,即盍簪冠,古代男子的一种头饰。这里指帽缨、帽子。

烟雨有时迷穗石,风波无路阻鹅潭。

烟雨,形容雾气和雨水交织的景象。时,时常。穗石,即穗山石,一种自然景观。无路阻鹅潭,没有障碍可以阻挡鹅潭的水流。鹅潭,即沱江中的一段,因形似鹅而得名。

木鸡老去慵司晓,白雁秋来早向南。

木鸡,即木偶或泥塑成的鸟兽之类的玩物。老去,年纪大了,这里指时间流逝。慵司晓,懒于管理早晨的事物。司晓,掌管早晨的事情。南,方位名词,这里指南方。

家在华林归未得,欲酬恩遇愧同参。

家,家乡,这里指故乡。归未得,还没有返回家乡。想酬恩遇,想要回报恩情并得到机会。愧同参,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幸运。参,这里是比较的意味。

赏析:这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首联描写了诗人在大通的住所和江边的荒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颔联描述了诗人在大通附近的景色,以及他面对这些美景时的心境;颈联则通过“木鸡”和“白雁”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反思,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七绝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