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岂合老征尘,暂借儒官作远臣。
但使文翁能化俗,应知蜀道即通津。
风云有命宁辞晚,琴鹤随身不厌贫。
我去入山君作宦,相逢那得下车人。

诗句首先表达了黄鸣瑴作为儒官远赴梓潼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岁月不待人、英雄老去的无奈。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雄才岂合老征尘:表达了黄鸣瑴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怀抱大志,渴望为国家效力。这里的“雄才”指其卓越的才能和远大的抱负,“老征尘”则形容他历经风尘,经验丰富。
  2. 暂借儒官作远臣:意味着黄鸣瑴暂时以文官的身份,担任偏远地区的官职。这反映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以及愿意为国家付出的决心。
  3. 但使文翁能化俗:这里提到的“文翁”是西汉时期的名相张骞,他曾在蜀地推行教化政策,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黄鸣瑴希望他能在梓潼地区也能做到类似的教化作用,即改变当地的风气。
  4. 应知蜀道即通津:“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形容山路崎岖,行走艰难。黄鸣瑴希望即使面对艰难的蜀道,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使之变得畅通无阻。
  5. 风云有命宁辞晚:表达了即使面临困难或挑战,也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轻易放弃。这里的“风云有命”意味着世事无常,而“辞晚”则是表达不因年岁增长而退缩。
  6. 琴鹤随身不厌贫:这里的“琴鹤”指的是文人墨客的象征,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和追求。黄鸣瑴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保持清贫,不为物质所累,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黄鸣瑴远赴梓潼的描写,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品质。诗中既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