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隐曾邻上柏乡,高山遥仰在仙羊。
移居近向鹅潭住,隔水还同鸟道长。
千顷汪波今叔度,一庭兰桂昔元方。
他时得作登龙客,又引儿孙上玉堂。
这首诗是赠给黄寿翁的,表达了诗人对黄寿翁的深深敬仰,并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旧隐曾邻上柏乡”
注释:黄寿翁曾经在柏乡居住过,这里指的是他的旧居或故居。
2.“高山遥仰在仙羊”
注释:仰望着高高的山峰,就像在仰望一只仙羊。这里的“仙羊”可能是比喻山峰的形状或者寓意,表示黄寿翁如同高山一般崇高、令人敬仰。
3.“移居近向鹅潭住”
注释:现在他搬到了离鹅潭很近的地方居住。这里的“鹅潭”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比喻一个地方,表示黄寿翁的新家或新生活。
4.“隔水还同鸟道长”
注释:从远处看,就像鸟儿飞过的路径那么长。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距离感,也暗示了黄寿翁的生活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5.“千顷汪波今叔度”
注释:眼前的湖面就像千顷的波浪一样宽广。这句诗赞美了湖面的辽阔和宁静,同时也可能暗含黄寿翁的胸怀广阔。
6.“一庭兰桂昔元方”
注释:曾经在院子中种下了兰花和桂花。这里提到了“元方”,可能是黄寿翁的字或名,表示对他过去种植花草的赞赏。
7.“他时得作登龙客”
注释:将来有机会成为一位达官贵人。这句诗寄托了诗人对黄寿翁未来成就的期望和祝福。
8.“又引儿孙上玉堂”
注释:希望子孙也能有朝一日进入玉堂,即朝廷。这里的“玉堂”可能指代官场或者富贵之家。
赏析:
这首诗以四句话为一组,每组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对黄寿翁的敬仰和祝愿。通过“高山”、“仙羊”、“鸟道”等意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黄寿翁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黄寿翁生活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结尾处,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表达了对黄寿翁及其后代的美好祝愿,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