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诛茅愿已违,不堪回首问渔矶。
春山有客相随入,秋水无人独自归。
头上高天空默默,眼中良友渐稀稀。
前期留在三生石,牢记东樵老衲衣。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招隐诛茅愿已违,不堪回首问渔矶。
  • 招隐诛茅:招隐山的茅屋,常用来表示隐居生活。
  • 诛茅:即杀茅为室,指建造或购置房屋,这里指建茅庐于山林之中。
  • 愿已违:愿望已经违背。
  • 回首问渔矶:回首望去,询问渔人居住的地方。
  • 渔矶:渔民常设的小木桩,用以系船或作为导航的标志。
  • 渔矶:代指渔人的生活。
  • 整句表达诗人因不愿涉足世俗而选择隐居,但内心仍难以忘怀过去与渔人的交往。
  1. 春山有客相随入,秋水无人独自归。
  • 春山有客:春天山色宜人时,常有客人相伴。
  • 秋水独归:秋天时水面宽广,无人共游。
  • 两句分别描绘了春天和秋天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应的人物关系。
  1. 头上高天空默默,眼中良友渐稀稀。
  • 头上高天:形容头顶的天空广阔无垠。
  • 默默:安静、沉默的样子。
  • 眼中良友:比喻值得尊敬的朋友。
  • 渐稀稀:逐渐稀少。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随着季节的变化,友情也似乎在减少。
  1. 前期留在三生石,牢记东樵老衲衣。
  • 三生石:传说中前世、今生和来世的石头,象征三世轮回。
  • 东樵老衲衣:东边的樵夫穿着的僧衣。
  • 整句意味着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重逢,并在重逢之际,记住那些曾经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景观和友人的关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招隐诛茅”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春山有客相随入,秋水无人独自归”则展示了季节变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后一句“前期留在三生石,牢记东樵老衲衣”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