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君此去气何豪,马上霜花拂锦袍。
旌旆兼程天路近,风云发轫汉坛高。
相将竹帛分龙节,怀抱经纶讲豹韬。
大笑山中老铅椠,腰间不识吕虔刀。
【注释】:
- 多君此去气何豪:您此行气势如此豪迈。
- 马上霜花拂锦袍:在马上,雪花落在锦袍上如同花朵。
- 旌旆兼程天路近:旗帜和军旗并驾齐驱,行程迅速,接近天路了。
- 风云发轫汉坛高:像风云那样迅猛地起步,登上了汉宫的高台。
- 相将竹帛分龙节:你将会被分封为龙的官员,就像竹帛一样。
- 怀抱经纶讲豹韬:怀抱治国的谋略,传授军事的智慧。
- 大笑山中老铅椠:大笑于山林之中,手中拿着老式的铅刀。
【赏析】:
《送羽林领军陛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以送羽林将军之出为题,通过写将军的威武与儒雅来表现其英雄气概与儒者风范。全诗语言典雅优美,意境开阔宏远。
首联“多君此去气何豪”,写将军出征时威武不凡的气概。“多”字用得很妙。因为只有“多”才能表达出他这次出征所承担的重大使命。这里,“此去”二字,表明了将军即将离开京师,踏上征程,这本身就令人感到一股豪情。“气”指气质、气概。一个“多”字,更突出了这种气概的非凡。
颔联“马上霜花拂锦袍”,进一步描绘出将军威武的形象。“霜花”一词,既写出了冬日寒冷的气候,又写出了将军披甲出征的情景。“拂”字用得非常传神。它不仅写出了寒风扑面的感觉,还写出了将军铠甲上的花纹与寒风相互碰撞、交织的景象。这样,就使画面更加立体化、动感化了。同时,也使读者更加感受到将军出征时的威武之气。
颈联“旌旆兼程天路近,风云发轫汉坛高”,则进一步描绘了将军出征时的雄浑景象。“旌旆”指的是军队的旗帜与战鼓。“兼程”即日夜兼程,形容行军速度快。“天路”比喻遥远的路程。“风云发轫”则暗指将军出征时正逢大好的时机,形势一片大好。这里的“发轫”一词,不仅表示出发的意思,还暗示着将军即将在这场战斗中崭露头角。因此,这里的“风云”一词也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同时也象征着将军即将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的机会。最后一句“汉坛高”,则直接点明了将军即将奔赴战场的事实。
尾联“相将竹帛分龙节,怀抱经纶讲豹韬”,则是对将军的才学与智谋的高度赞美。这里的“相将”一词,既指互相配合作战的意思,也指彼此之间的默契与信任。而“竹帛”则是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绢帛。在这里,它象征着书信往来,意味着将军将与朝廷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龙节”也是皇帝授予功臣的一种荣誉象征。这里的“经纶”即治国之策,而“豹韬”则是指兵法战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将军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文韬武略,胸有成竹。他的才华与智慧足以使他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整首诗通过对将军的外貌、气质以及出征时的气势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将军威武而又儒雅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