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渡三更月,芦花两岸秋。
生平羡鱼意,分付水东流。

【注释】

华亭渡:古渡口,在今安徽宣城泾县西南。华亭,唐时县名。

古渡三更月: 三更,半夜。古时以夜分为五更,一、二为鸡鸣,三、四为平旦,五、六为日出,七、八为日中,九、十为黄昏,十一为夜半。

芦花两岸秋: 芦花,指芦荻。芦荻丛生于河湖岸边,秋季枯黄如芦花。

生平羡鱼意,分付水东流: 比喻自己一生羡慕像庄子那样“乘云御风”自由自在地游历四方,但只能寄寓心愿于江水的东流不息之中。

【赏析】

《华亭渡》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终。全诗语言朴实,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首句“古渡三更月”,写诗人行船至古渡口时的景象。“古渡三更月”,一个“三”字,点明了时间——深夜;一个“月”字,写出了环境氛围——月色皎洁、清冷寂静。这两句诗不仅勾画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而且为后文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颔联“芦花两岸秋”,紧承首句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船所见的景象。“芦花”,即芦苇花,这里泛指秋天的芦荻。“两岸”,既指船行驶的方向,又暗示了诗人所处之地。“秋”字用得极为准确,它与前一句的“三更”相照应;同时,它也为颈联抒发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尾联“生平羡鱼意,分付水东流”,则是诗人借“水东流”这一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慨。“平生”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羡鱼意”,则道出了他内心的渴望;而“分付水东流”,则寓意着他将自己的志向寄托给了江水东流。整篇诗歌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