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早识翁,铁门帘下挹清风。
章缝把结投衙去,昨日高谈是梦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与语言风格、用词特点、修辞手法等之间的关系。
“四十年前早识翁,铁门帘下挹清风”,这两句说,四十多年前早就认识你了,在铁门帘下边,你我共品清风。这里交代诗人结识老人的时间和地点。
“章缝把结投衙去,昨日高谈是梦中”,这两句说,我们用衣领上的针线缝住衣服,一起到公堂上去办事,昨天你们还在谈论高深的道理,好像还在梦里一样。
赏析:
“四十年前早识翁,铁门帘下挹清风。”这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前我就认识了你,那时你在铁门帘下边,我们俩一起品着清风。
“章缝把结投衙去,昨日高谈是梦中。”这两句是说,我们一起用衣领上的针线缝住衣服,一起到公堂上办公事;昨天我们在大堂上谈论着高深的道理,好像还在梦中一样。
“四十年前早识翁,铁门帘下挹清风”,这是写自己与老人相识的经过。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诗人正处在仕途上初露头角之时,而老人则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两人一见如故,相知甚深,于是便结为知己。
“章缝把结投衙去,昨日高谈是梦中。”这是写自己与老人在一起时的情景。诗人与老人在一起,自然要畅所欲言,尽情交谈。然而,这种谈话却像在梦中。可见诗人对这次聚会是多么地珍视和留恋啊。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以平实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真挚情谊,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之情。
【答案】
译文
四十年前我就认识你了,那时你在铁门帘下边,我们俩一起品着清风。我们一起用衣领上的针线缝住衣服,一起到公堂上办公事;昨天我们在大堂上谈论着高深的道理,好像还在梦中一样。
赏析
《挽硕堂老人十章》作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60),时诗人年三十一岁。诗中回忆了与硕堂老人交往的情事,表现了作者对硕堂老人深深的思念与尊敬。
首联点出两人相识之早,并交代了相见之地——铁门帘下。铁门帘下,风清气朗,二人相聚于此,品着清风,谈笑风生。一个“挹”字将两人的闲适情景描绘得十分传神。
颔联描写见面时的情景:两人用衣襟把住衣结,一同到衙门里办事。这一细节非常生动,既写出了当时的官场风气,也表现出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同时,“章缝”一词也巧妙地映衬了硕堂老人的身份地位。
颈联写两人的对话:“昨今高谈,犹在梦中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昨天我们在一起谈论着高深的道理,仿佛是在梦中一样。这里的“梦中”二字既表达了硕堂老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体现了诗人对硕堂老人的深深敬仰。
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硕堂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回忆了与硕堂老人的交往之情,还通过自己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种深厚的友谊之美。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以平实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真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