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未生先有字,包羲才画已无书。
瓜园共看如意帖,借问三𠁼如不如。
仓颉未生先看路,包羲(伏羲氏)才画已有书。
诗句“仓颉未生先看路,包羲(伏羲氏)才画已有书”表达了文字和书写工具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仓颉是传说中的汉字创造者,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个飞跃;而伏羲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造字圣人,象征着文明的开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文字与书写工具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瓜园共看如意帖”描绘了一个和谐的场景:一群朋友围坐于瓜园之中,共同欣赏着一幅描绘着如意(一种古代吉祥物,形状弯曲如柄的器物)的图画。这幅画不仅展示了画作本身,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场景不仅是艺术欣赏,也是社交活动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借问三𠁼如不如”则提出了一个关于艺术评价的问题,即是否应该将某幅画作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这里的“三𠁼”可能指的是某种具体的绘画技巧或风格,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对艺术独特性的珍视以及对比较可能导致的审美疲劳的担忧。这种思考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于艺术独立性和创新性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不仅是对刘让夫《行乐图》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一次深情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度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