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干七日苗民格,何以文翁化蜀时。
月下群苗自歌舞,抱关檄文也相宜。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诗句解析
  • “舞干七日苗民格”:这里的“舞干”可能指的是某种舞蹈或庆典活动,而“七日”则可能是活动持续的时间,“苗民”则指代苗族人民,“格”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规范、接受。整句可能是在描述某日在庆祝活动中,苗族人民接受并规范了某种舞蹈或仪式。
  • “何以文翁化蜀时”:这里的“文翁”可能是指西汉时期的官员张敞,他曾任蜀郡太守,治理蜀地有功,因此被称为“化蜀”。这句可能在询问为什么张敞能够成功地将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 “月下群苗自歌舞”: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苗族人民在月光下自由自在地歌舞。这里的“月下”和“歌舞”是关键词。
  • “抱关檄文也相宜”:这里的“抱关”可能是指负责传达文书的官员或使者,而“檄文”则是古代的一种公文,用于征召或讨伐等。这句话可能在说,这种传递文书的方式对于苗族人民来说是非常适宜的,因为苗族人民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执行它。
  1. 译文
    舞干七日后,苗民接受舞蹈规范;为何张敞能化蜀?因他在蜀治功高。月下苗民欢歌舞,传檄文于蜀适宜。
  2. 关键词注释
  • “舞干”:一种舞蹈或庆典活动。
  • “七日”:活动持续的时间,具体不详。
  • “苗民”:指苗族人民。
  • “格”:规范、接受。
  • “文翁”:这里指张敞,他是西汉时期的官员,以治理蜀地有功而闻名。
  • “化蜀”:治理蜀地有功。
  • “月下”:夜晚,具体时间不详。
  • “歌舞”:指苗族人民的歌舞活动。
  • “抱关”:负责传达文书的官员或使者。
  • “檄文”:古代的一种公文,用于征召或讨伐等。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苗族人民在特定节日中歌舞的场面,展现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风貌。同时,通过比较张敞在蜀地治理的成功经验,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治理工作的认可和赞赏。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有对现代治理工作的肯定和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