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兄弟多好道,今昔结交非草草。海门风雨僧初到,野寺吟诗见怀抱。
君作主中宾,我作宾中主。同是住山人,知我下山故。
山僧十日不归去,饥杀山中大鼷鼠。乞取市门米,煮用市门水。
担泉负米归乎来,折脚铛边冷烟起。饭熟谁当吃饭人,山中自谙山中味。

下山纪游

你家中兄弟多好道,结交不是草率的。海门风雨僧人刚到,野寺吟诗表达胸怀。

你作主人,我作宾客。都是山中人,知道我要下山。

山僧十天不归去,饿死了山中的大老鼠。乞求买米,煮用市门水。

担泉水负米回家来,折脚铛边冷烟升起。饭熟了谁来吃饭的人,山中自晓山中味。

注释:

1.君家兄弟:指作者的朋友。

2.今昔结交非草草:今天与朋友的交往不是过去那样随便。

3.海门:地名,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

4.风雨僧:风雨飘摇的僧人。

5.野寺:寺庙。

6.主中宾:主人和客人之间关系亲密。

7.同是住山人:我们都住在山上的人。

8.知我下山故:知道我要下山的缘故。

9.饥杀:使……饥饿而死。

10.市门:市场门前。

11.担泉负米:挑着泉水背米。

12.折脚铛:锅。

13.谁当吃饭人:谁是吃饭的人。

14.山中自谙:自己了解。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诗,记述诗人在友人处作客时的生活情景。全诗以“我”与友人为中心,通过描绘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情景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两句点明诗人与友人交往非比寻常。诗人以“好道”来概括他们之间的关系,表明两人志趣相投,情谊深厚。接下来,诗人叙述自己来到友人家的情景。“海门风雨僧初到,野寺吟诗见怀抱。”诗人刚到友人家,便被这里的山水美景所吸引。他登上高高的山峰,俯瞰着美丽的海门和风雨中的野寺,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句写诗人与友人的相处情况。“君作主中宾,我作宾中主。”诗人和友人分别担任主宾的角色,彼此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他们在野寺相聚,共同吟诵诗歌,表达了彼此之间的友情。

中间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共同生活的情景。“同是住山人,知我下山故。”诗人和友人都居住在山林之中,他们互相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诗人下山时,友人特意为他准备了饭菜,表现出他对友人的关心和照顾。

最后两句写诗人独自生活的艰辛。“山僧十日不归去,饥杀山中大鼷鼠。”诗人在山上住了十天后,不得不离开,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供应。他只好向山中的人乞讨食物,但得到的却是一些粗劣的食物,使他感到饥饿难耐。

结句写诗人下山后的感慨:“乞取市门米,煮用市门水。”诗人下山后,又回到了熟悉的城市生活。他向商人购买粮食,使用市场上的水来煮饭,以此来品尝城市的美味佳肴。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以及诗人在山下的生活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坚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