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不舍田与里,住山不别城与市。
长斋不断酒与荤,参禅不离妻与子。
声闻现作居士身,青莲花发红尘里。
双林傅老襄州庞,眼中之人谁得似。
伟哉伍君非等闲,须髯苍苍修且美。
手抱无弦入鼎湖,志在高山与流水。
闲房借得木人居,僧来便问无生旨。
我亦山中躲懒人,相逢大笑无彼此。
团圞一日当三生,回首门闾频陟屺。
乘兴能来乘兴归,怅别松闲书片纸。
雨过西江水急流,指点归程无几几。
朝辞高峡暮汾江,一路山光伴行李。
同舟况有罗戒轩,正好从容谈性理。
还家倘遇旧同游,为我将心报知己。
别来饭食不如前,菜根打落当门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出家不舍田与里,住山不别城与市。
  • “出家不舍田与里”:即使出家了,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田地和村庄。
  • “住山不别城与市”:住在山上,不离开城市和市场。
  1. 长斋不断酒与荤,参禅不离妻与子。
  • “长斋不断酒与荤”:长斋时也不断绝酒肉的享用。
  • “参禅不离妻与子”:在参禅的时候,妻子和子女也在身边。
  1. 声闻现作居士身,青莲花发红尘里。
  • “声闻现作居士身”:声闻是佛教中修行者达到初果的阶段,已经成了一位居士。
  • “青莲花发红尘里”:比喻自己像青莲花一样纯洁,但身处红尘之中。
  1. 双林傅老襄州庞,眼中之人谁得似。
  • “双林傅老”:指的是禅宗大师慧能的两个弟子弘忍和惠能。
  • “襄州庞”:指的是襄阳的庞德公,他是东汉末年的隐士。
  • “眼中之人谁得似”: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像他那样与众不同呢?
  1. 伟哉伍君非等闲,须髯苍苍修且美。
  • “伍君”:指伍子胥。
  • “非等闲”: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
  • “须髯苍苍”:胡须雪白,形容年纪大。
  • “修且美”:既谦虚又美好。
  1. 手抱无弦入鼎湖,志在高山与流水。
  • “无弦”:没有弦乐器。
  • “鼎湖”: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位于四川的岷山之上。
  • “志在高山与流水”:表达了自己志向高远,追求自然和谐的愿望。
  1. 闲房借得木人居,僧来便问无生旨。
  • “木人居”:用木头做成的人形家具。
  • “无生旨”:佛教中关于宇宙万物本源的教义。
  • 表达了自己对佛理的理解和追求。
  1. 我亦山中躲懒人,相逢大笑无彼此。
  • “山中躲懒人”:形容自己喜欢山中的宁静生活。
  • “相逢大笑无彼此”:与他人相遇时,会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大笑,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感到尴尬。
  1. 团圞一日当三生,回首门闾频陟屺。
  • “团圞”:团圆的意思。
  • “三生”:前世、今世和来世。
  • “门闾”:门户和庭院。
  • “频陟屺”:频繁地思念家乡。
  1. 乘兴能来乘兴归,怅别松闲书片纸。
  • “乘兴”:兴致勃勃的样子。
  • “怅别”:遗憾离别。
  • “松闲书片纸”:在松树下悠闲地书写几张纸。
  1. 雨过西江水急流,指点归程无几几。
  • “西江”:指长江西部的一段。
  • “水急流”:水流湍急。
  • “指点归程无几几”:用手指着前方,告诉朋友回家的道路。
  1. 朝辞高峡暮汾江,一路山光伴行李。
  • “高峡”:高耸的峡谷。
  • “汾江”:汾河,黄河支流之一。
  • “山光伴行李”:沿途的风景陪伴着行李。
  1. 同舟况有罗戒轩,正好从容谈性理。
  • “同舟”:同乘一条船。
  • “罗戒轩”:可能是一个僧人的名字。
  • “从容谈性理”:悠闲地谈论佛法道理。
  1. 还家倘遇旧同游,为我将心报知己。
  • “还家”:回家。
  • “旧同游”:过去的同窗好友。
  • “将心报知己”:把真心交给知心的朋友。
  1. 别来饭食不如前,菜根打落当门齿。
  • “别来饭食不如前”:自从分别以来,饮食比以前差了很多。
  • “菜根打落当门齿”:比喻生活困苦,需要节省食物,甚至要吃最粗糙的食物才能填饱肚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