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龙宾天群龙战,潜龙跃出飞龙见。
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
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
高帝子孙隆隼公,身徇社稷无牵恋。
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
当时稿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徇国彦。
左瞻右顾冢累累,万古一丘无贵贱。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

【诗句释义】

仙城寒食歌四章:这是四首描写帝王陵墓和历史事件的诗句。

亢龙宾天群龙战,潜龙跃出飞龙见:这里用亢龙、潜龙等来比喻当时的权力争斗。

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这里的“白衣苍狗”是古代的吉祥物象,而“从龙作宫殿”则暗指朝廷内部的斗争。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这里的“燕处堂”是指明朝末代皇帝在江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这里的“百日朝廷”是指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明朝政权迅速崩溃。

高帝子孙隆隼公,身殉社稷无牵恋:这里的“高帝子孙”指的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为了维护大明江山而英勇牺牲。

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这里的“粤秀峰头”是指位于广东的南岳衡山,而“望帝魂”则是指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忠心耿耿。

当时稿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这里的“稿葬汉台东”是指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将他的陵墓安葬在汉阳(今武汉市)东面。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徇国彦:这里的“四坟角立”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四个儿子被封为亲王,他们的墓地在南京郊外的四座小山上,但具体位置不详。

左瞻右顾冢累累,万古一丘无贵贱:这里的“左瞻右顾”是指人们对这些坟墓的关注和议论。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来到这些坟墓前祭拜,而此时正是春雨绵绵之时,给人们带来了悲伤和思念之情。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这里的“重泉”是指地下的阴间世界,而“笑折山花当九献”则是一种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的方式。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这里的“钟山”是指南京紫金山,而“除坛墠”则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译文】

仙城寒食歌四章:这首诗共分为四章,分别描述了明朝末代皇帝在江南地区的统治地位、明朝政权的崩溃过程以及明朝皇族成员的英勇牺牲等历史事件。

亢龙宾天群龙战,潜龙跃出飞龙见:这里用亢龙、潜龙等来比喻当时的权力争斗。

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这里的“白衣苍狗”是古代的吉祥物象,而“从龙作宫殿”则暗指朝廷内部的斗争。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这里的“东南半壁”是指明朝末代皇帝在江南地区的统治地位,而“正统未亡垂一线”则是指明朝政权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这里的“百日朝廷”是指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明朝政权迅速崩溃。而“十郡山河去如电”则形容了明朝政权被推翻的速度之快如同闪电一般。

高帝子孙隆隼公,身殉社稷无牵恋:这里的“高帝子孙”指的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为了维护大明江山而英勇牺牲。而“身殉社稷无牵恋”则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这里的“粤秀峰头”是指位于广东的南岳衡山,而“望帝魂”则是指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忠心耿耿。

当时稿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当时的陵墓位于南京郊外,而如今的荒陵则成为了郊野中的一处风景。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徇国彦:这四座坟墓在南京郊外的小山上,虽然无法确定具体位置,但它们可能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的四位儿子所建。

左瞻右顾冢累累,万古一丘无贵贱:这里描述的是人们在这些坟墓前观望的情景,而它们已经成为了南京郊外的一部分。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每年都有风雨交加的时节,而那些在清明节扫墓的人们不禁泪流满面。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诗人在思念过去的时候,会想起自己曾经向逝去的亲人敬献过九朵鲜花的情景。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诗人站在钟山脚下望着春天的草木生长得如此茂盛,不禁感叹自己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生活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