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山山下守陵户,日久都忘陵下住。
新蒲细柳掩松楸,绿墅青苗改封树。
春犁耕破垄头云,梓宫弃掷由童竖。
玉鱼金碗出人间,白璧明珠委行路。
自从众宝尽输官,剩有阴房穴狐兔。
山前啼鸟不知名,相呼相唤归何处。
流花桥下水声哀,素馨冢畔春光妒。
衮衣玉食能几时,白草黄壤等闲度。
令人长忆古轩辕,鼎湖龙去无朝暮。
仙城寒食歌四章
亭山山下守陵户,日久都忘陵下住。
新蒲细柳掩松楸,绿墅青苗改封树。
春犁耕破垄头云,梓宫弃掷由童竖。
玉鱼金碗出人间,白璧明珠委行路。
自从众宝尽输官,剩有阴房穴狐兔。
山前啼鸟不知名,相呼相唤归何处。
流花桥下水声哀,素馨冢畔春光妒。
衮衣玉食能几时,白草黄壤等闲度。
令人长忆古轩辕,鼎湖龙去无朝暮。
注释:仙城寒食歌是一首描绘古代祭祀的诗歌。这首诗共分为四章。每章的内容都描述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仙城寒食歌四章
亭山山下守陵户,日久都忘陵下住。
新蒲细柳掩松楸,绿墅青苗改封树。
春犁耕破垄头云,梓宫弃掷由童竖。
玉鱼金碗出人间,白璧明珠委行路。
自从众宝尽输官,剩有阴房穴狐兔。
山前啼鸟不知名,相呼相唤归何处。
流花桥下水声哀,素馨冢畔春光妒。
衮衣玉食能几时,白草黄壤等闲度。
令人长忆古轩辕,鼎湖龙去无朝暮。
译文:
仙城寒食歌
亭山山下守陵户,日久都忘陵下住。
新蒲细柳掩松楸,绿墅青苗改封树。
春犁耕破垄头云,梓宫弃掷由童竖。
玉鱼金碗出人间,白璧明珠委行路。
自从众宝尽输官,剩有阴房穴狐兔。
山前啼鸟不知名,相呼相唤归何处。
流花桥下水声哀,素馨冢畔春光妒。
衮衣玉食能几时,白草黄壤等闲度。
令人长忆古轩辕,鼎湖龙去无朝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也是《李商隐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对古代陵墓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部分“亭山山下守陵户,日久都忘陵下住。”描写了守陵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日复一日地守护着陵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甚至忘记了陵墓的存在。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变迁对人们的影响。
第二部分“新蒲细柳掩松楸,绿墅青苗改封树。”描绘了陵园内的景象变化。新长出的细蒲和细柳遮住了原来的松树和楸树,而原本生长在绿洲上的青苗也被移植到了其他地方。这暗示了自然的更迭和生命的无常。
第三部分“春犁耕破垄头云,梓宫弃掷由童竖。”则展示了农业生产的过程。春天的耕作活动使得农田变得疏松,原本埋葬在土中的梓宫也随着土地被翻动而暴露出来。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历史遗迹的消逝。
第四部分“玉鱼金碗出人间,白璧明珠委行路。”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器物。这些珍贵的宝物被丢弃在地上,供行人拾取。这象征着财富的浪费和权力的衰落。
第五部分“自从众宝尽输官,剩有阴房穴狐兔。”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原本珍贵的宝物都被献给了官府,只留下一些无人认领的遗迹。这象征着历史的遗忘和人类的渺小。
第六部分“山前啼鸟不知名,相呼相唤归何处。”描绘了山间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人们却无法找到它们的栖息之地。这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无助和无力。
第七部分“流花桥下水声哀,素馨冢畔春光妒。”通过对比水流的声音和花香的气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无情。这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第八部分“衮衣玉食能几时,白草黄壤等闲度。”则提出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华丽的衣服和美食并不能让人长久生存,而黄土和白骨才是人生的最终归宿。这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
第九部分“令人长忆古轩辕,鼎湖龙去无朝暮。”则是对古代帝王的怀念之情。黄帝的形象代表了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而如今帝王已不再,只有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更迭。这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反思。它不仅是一篇描写古代陵园的诗歌,更是一篇反映历史沧桑、人生哲理和自然之美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