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帝山河一百二,不致老夫无葬地。
春城寒食野花飞,朝汉台空锦蕞废。
当年黄屋自归臣,万古苍山思越吏。
沧桑有恨银海枯,草木无情翁仲睡。
猎火烧残隧道烟,龟趺半蚀苔钱字。
道旁驻马立踟蹰,居人指点荒丘是。
王气销沉奈若何,楼船去后泉扉閟。
不须回首问婴齐,汉家陵寝同兴替。
【注释】
赤帝:指汉高祖刘邦。汉初封刘邦为赤帝,故称。
不致:不能使…安葬。
春城:指洛阳。
黄屋:指汉文帝的车盖。黄屋,古代天子所乘的车。
苍山:指会稽山。越王勾践战败后,曾在此地卧薪尝胆。
沧桑有恨银海枯:沧海桑田的变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哀愁。这里的沧海桑田,泛指世事变迁。
草木无情翁仲睡:草木无知,但见晋代的石刻像人形的翁仲沉睡不动。
猎火烧残隧道烟:指唐代诗人李贺墓前的猎火焚烧后,留下的痕迹。这里用“猎火烧残”形容李贺墓前的荒凉景象。
龟趺半蚀苔钱字:意为龟趺上的碑文半埋在苔藓中,难以辨认。
道旁驻马立踟蹰:意思是说诗人在洛阳道旁驻足,犹豫不决。
王气销沉奈若何:王气,即帝王之气象,也指国家的命运。销沉,消沉、衰败。
泉扉閟:闭门不出。
婴齐:春秋时鲁国大夫婴齐(一作“晏婴”)。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作者任江州司马之时。诗人以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建立西汉王朝的历史为题材,借歌颂汉朝开基功臣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以及对唐朝政治腐败、国势日衰的担忧。
第一句是全诗的主旨,也是全诗的核心内容。诗人以“赤帝山河一百二”起笔,意在点明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即今河南洛阳),开创了四百年的基业。而诗人则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能使洛阳这样的好地方安葬自己。这一句既是作者自伤身世的一种方式,又是表达他对于历史兴衰的一种认识。第二句“春城寒食野花飞”,则是写诗人在洛阳城外看到春天里寒食节时节野外飘散的野花,想到洛阳城的荒废,不禁悲从中来。“朝汉台空锦蕞废。”汉台,即汉代的宫殿遗址。“锦蕞”,是指宫中的华丽装饰物。“空”与“废”,表明汉室已经衰落到了极点。第三句“当年黄屋自归臣”,“黄屋”,指皇帝的专用车子,古代帝王所乘的车,上面绘有黄色图案,所以称黄屋。“归臣”是回到自己的臣民地位,也就是指被贬官外放。“黄屋归臣”,意味着汉室将再次面临灭亡的命运。第四句“万古苍山思越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苍山依旧存在,而越王勾践却已经化为尘土,成为永恒的记忆。这里,诗人借“苍山”和“越吏”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第五句“沧桑有恨银海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沧海桑田的变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哀愁。这里的“沧桑”指的是世事变迁,也可以理解为朝代更迭。“银海枯”,意味着黄河干涸,象征着国家的灭亡。第六句“草木无情翁仲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草木无知,但见晋代的石刻像人形的翁仲沉睡不动。“翁仲”,是古代一种石制的人形雕像,这里用来象征那些为国家捐躯的英雄。第七句“猎火烧残隧道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唐代诗人李贺墓前的猎火焚烧后,留下的痕迹难以辨认,只能依稀看见一些烟雾。第八句“龟趺半蚀苔钱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龟趺上的碑文半埋在苔藓中,难以辨认。第九句“道旁驻马立踟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在洛阳道旁驻足,犹豫不决。第十句“王气销沉奈若何”,这里的“王气”,指帝王的气象,也指国家的命运。“销沉”,消沉、衰败。“奈若何”,无可奈何,无计可施。第十一句“泉扉閟”,闭门不出。这是诗人以汉代萧何、曹参等人为例,表达了他对朝廷政治腐败、国家危机四伏的担忧。第十二句“不须回首问婴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不需要再回首去问婴齐(春秋时鲁国有名贤人)。最后两句“汉家陵寝同兴替”,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汉朝的陵寝也和其他国家一样会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兴衰更替,无法逃避这个规律。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教训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