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可住而不可住也,深山不可住而可住也。丛林而可住者,粥饭次第,香花络绎,利养富庶。
其不可住者,人我山高,生死海阔,尘牢狱固。去而入山,苦无闻见,胼手胝足以作务。
深山安可住也,然与鹿豕为徒,猿鹤为侣。出则笠雨蓑风,耕田种芋。
入则息影松阴,安禅衡宇。不知有名,焉知毁誉。不知有利,焉知积聚。
深山不可不住也。君不见智泓智者薄善知识而不为,向北山之北而归去。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山林为喻,表达了对友人智泓归隐北山旧隐的深深祝福。

首句“丛林可住而不可住也,深山不可住而可住也。”诗人用丛林和深山来比喻人世间的纷扰与名利。他认为,虽然在人世间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充满了纷争和诱惑,让人难以自拔。因此,他建议智泓去深山中隐居,过一种简单清静的生活。

第二句“丛林而可住者,粥饭次第,香花络绎,利养富庶。”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深山中的生活环境。他说,在深山中,人们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闻到花香,享受到财富和利益。这些生活的便利条件,使得人们可以在深山中找到一种内心的安宁。

第三句“其不可住者,人我山高,生死海阔,尘牢狱固。”诗人转而指出,尽管深山中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由于人世间的种种纷扰和诱惑,人们往往无法真正地享受这种生活。他们可能会因为追求名利而陷入困境,或者因为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而无法解脱。

第四句“去而入山,苦无闻见,胼手胝足以作务。”诗人继续表达了他对智泓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智泓选择去深山中隐居,但是他仍然无法摆脱人世间的纷扰。他仍然需要辛勤劳作,才能维持生计。

第五句“深山安可住也,然与鹿豕为徒,猿鹤为侣。”诗人再次表达了他对智泓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深山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但是智泓如果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需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与周围的自然和谐相处。

第六句“出则笠雨蓑风,耕田种芋。”诗人描述了智泓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他表示,智泓虽然生活在深山中,但是他仍然会像普通人一样耕作,种植芋头等农作物。这是一种非常朴实的生活方式。

第七句“入则息影松阴,安禅衡宇。”诗人描绘了智泓在深山中修行的场景。他表示,智泓在深山中修炼佛法,过着清净的生活。他可以在松树的影子下休息,也可以在禅房中修行。这是一种非常宁静的生活方式。

第八句“不知有名,焉知毁誉。不知有利,焉知积聚。”诗人再次强调了深山生活的简朴和纯净。他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不会因为名声和赞誉而感到困扰,也不会因为财富和利益而感到烦恼。他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修行和生活。

最后一句“深山不可不住也。君不见智泓智者薄善知识而不为,向北山之北而归去。”诗人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他认为,虽然智泓选择离开人世间,但是在深山中隐居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他以智泓为例,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智泓的深深祝福,希望他能在深山中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