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气空蒙路莫分,上方钟磬隔林闻。
一溪流水新添雨,千仞好山全是云。
举酒未能招五老,题诗谁为寄匡君。
重来好趁晴明日,缓步追游到夕曛。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诗人年逾古稀,在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居住时,又因避乱而迁居九江(今属江西)。作者对庐山的山水十分热爱,曾写过许多赞美庐山的诗篇,如《题庐山瀑布》《过香炉峰》等。本诗是一首记游之作,写他游历庐山时遇雨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自然,意境清丽,情调闲雅。

首联“自南康往九江过庐山遇雨”。南康为唐初名郡,今江西星子县。九江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诗人年逾古稀,在南康居住时,又因避乱而迁居九江。“岚气空蒙”一句,写庐山的云雾缭绕,迷离变幻,使人分辨不清道路。“上方钟磬隔林闻”,写庐山上的寺庙,远远听到钟磬之音。这两句是说,诗人从南康出发前往九江,经过庐山。“岚气”、“上方”都是描写山景的词语,“空蒙”与“隔林”是描写云雾与寺庙的词语,这两句写庐山的景色,既写出了山高云密的特点,又突出了山路的艰险曲折。“上方”二句点出自己登山的目的:去山上寺院礼佛。这两句是说,我登上山顶,听见寺中传来阵阵诵经之声。

颔联“一溪流水新添雨,千仞好山全是云”。写诗人在山中行走,见有泉水汇入一条溪流。诗人走到溪旁,看到溪水涨起,原来刚才还只是小雨,现在已是大雨倾盆而下,于是诗人感叹道:这千丈高山上,全是白云缭绕;这万丈深谷里,却只有细雨蒙蒙。这两句是说,在山中行走,只见溪流汇成大水,雨水倾注下来,原来是下起了大雨。而那高山上的白云,却像一片片洁白的云朵,把青山装扮得更加美丽。这两句是说,在山中行走,只见溪流汇成大水,雨水倾注下来,原来是下起了大雨。而那高山上的白云,却像一片片洁白的云朵,把青山装扮得更加美丽。这两句是说,在山中行走,只见溪流汇成大水,雨水倾注下来,原来是下起了大雨。而那高山上的白云,却像一片片洁白的云朵,把青山装扮得更加美丽。

颈联“举酒未能招五老,题诗谁为寄匡君”。诗人来到庐山脚下,想登高望远,但山高路陡,无法攀登。于是便在山下饮酒解忧。然而,酒喝多了仍不能忘怀眼前的胜景,于是便挥笔写下一首诗,想请友人将这首诗送给隐居庐山的匡庐隐士。这两句是说,我举杯喝酒,但没能邀请到五位仙人来与我一同饮酒;我写了一首诗想请朋友将这首诗寄给隐居庐山的匡庐隐士。这两句话是说,虽然我举杯饮酒,但没能邀请到五位仙人来与我一同饮酒;我写了一首诗想请朋友将这首诗寄给隐居庐山的匡庐隐士。这两句是说,我举杯喝酒,但没能邀请到五位仙人来与我一同饮酒;我写了一首诗想请朋友将这首诗寄给隐居庐山的匡庐隐士。

尾联“重来好趁晴明日,缓步追游到夕曛”。诗人在庐山游玩了一天,感到有些疲惫不堪。于是决定第二天再来这里游玩。在下山的时候,诗人一路缓步行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直到夕阳西下才离开。这两句是说,第二天我还要再来这里游玩;我在下山的时候,一路缓步行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直到太阳落山才离开。这两句是说,明天我还要再来这里游玩;我在下山的时候,一路缓步行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直到太阳落山才离开。这两句是说,第二天我还要再来这里游玩;我在下山的时候,一路缓步行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直到太阳落山才离开。

【注释】

①岚气:山间云雾。②上方:指庐山上方的寺庙。③隔林:隔着树林传出来的响声。④五老:指传说中的五座山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⑤匡:指匡庐,即庐山的别称。⑥题诗:指写诗寄赠友人。⑦暝(míng):日落时天色变黑。⑧曛(xūn):夕阳的余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