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当前除,夜夜栖啼乌。哑哑声未歇,霜重月模糊。
汝啼有赦书,此事知有无。主人何所爱,爱汝能反哺。
乌中有曾参,愧死鸱鸮雏。儿童不汝弹,谁忍更弯弧。
愿汝长生八九子,愿汝常栖庭树株。
乌夜啼
老树当前除,夜夜栖啼乌。哑哑声未歇,霜重月模糊。
译文:夜幕中,老树屹立,鸟儿们在这里栖身,夜晚的歌声此起彼伏。声音虽哑,但依旧清晰,在寒冷的月光之下显得更加凄凉。
注释:老树,指代孤独的老树,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坚韧。除,通“席”,意为栖息之所。乌啼乌啼,指乌鸦的叫声。哑哑声未歇,意指尽管乌鸦的声音已经停止,但它们仍在继续歌唱。霜重月模糊,描绘了一幅冷月高悬、寒霜满地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通过对乌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诗中的老树、夜鸟、霜月等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和哲思的意境。
汝啼有赦书,此事知有无。主人何所爱,爱汝能反哺。
译文:乌鸦的鸣叫仿佛是一封赦书,告知人们世间的事情是否有所改变。然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主人对乌鸦的关爱之情却始终不变,因为乌鸦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回报主人的养育之恩。
注释:汝啼有赦书,指乌鸦的鸣叫如同赦书一般,让人心生怜悯。赦书,通常指的是皇帝颁布的释放犯人的命令或者宽恕罪过的文件。此事知有无,意指世间的事情是否有所变化,不得而知。主人何所爱,意指主人为何如此喜爱乌鸦。爱汝能反哺,意指乌鸦懂得感恩,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报答养育之恩。反哺,本意为小鸟长大后会返回巢中喂养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赏析:这首诗进一步探讨了生死、因果与感恩的主题。乌鸦的鸣叫被赋予了救赎的象征意义,而主人对乌鸦的爱则体现了一种超越生命的回报。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刻,通过对比与映衬,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乌中有曾参,愧死鸱鸮雏。儿童不汝弹,谁忍更弯弧。
译文:乌鸦中有一只曾参加学的人,他惭愧于自己不如一只小鸱鸮那样勇敢。孩子们不愿意再为你弹奏,又怎能忍受你的弯曲呢?
注释:曾参,古代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以其道德修养和学问著称。惭愧死鸱鸮雏,意指曾参自愧不如一只小鸱鸮那般勇敢。儿童不汝弹,意为孩子们不再愿意为这只可怜的乌鸦弹奏曲子。
赏析:诗歌通过描述乌鸦的不幸命运,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曾参的自省和羞愧,以及孩子们的冷漠态度,都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同情缺失问题。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引人深思,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担忧。
愿汝长生八九子,愿汝常栖庭树株。
译文:愿你能够拥有八九个孩子,愿你永远栖息在庭院的树上。
注释:愿汝长生八九子,意指希望乌鸦能多生几个后代。愿汝常栖庭树株,意思是希望乌鸦能一直栖息在庭院里,享受宁静的生活。
赏析:这首诗以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乌鸦命运的关切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望。通过祈求乌鸦子孙繁衍、永享天年的愿望,传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中的祝愿也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之间平衡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