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丼澹泊,三亩隔欢呶。
宦拙难招隐,文成半解嘲。
才名高汉署,心事足衡茅。
前代称禽向,怜予独系匏。
注释:
十年间过着平淡的生活,只种三亩地来隔断世俗的喧嚣。
我本想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隐居之志,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只能勉强应对。
我的文章虽然得到了人们的赞誉(才名高汉署),但是我的心却无法得到满足(心事足衡茅)。
前代的人们都喜欢称自己为禽向,但我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只能自怜自艾。
赏析:
这首诗是费国在隐园中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淡泊明志、追求隐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十年丼澹泊,三亩隔欢呶。”诗人用十年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淡泊明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这里的“丼”(hàn),是一种酒器,这里用来比喻官场的生活。而“三亩”则是指诗人所种的三亩地,这里用来象征他的隐居生活。
颔联“宦拙难招隐,文成半解嘲。”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实现自己的隐居之志,只能勉强应对。这里的“宦拙”,是形容自己的才能不足,无法胜任仕途。而“文成半解嘲”,则是说自己的文章虽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却不能带来内心的满足。
颈联“才名高汉署,心事足衡茅。”诗人用汉文帝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理想。汉文帝曾经因为太医淳于意的医术高明而让他去管理医药,但是他却拒绝了。而费国的才名高过汉文帝的太医,但是他的心却无法得到满足。这里的“衡茅”,是一种简陋的房屋,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理想生活。
尾联“前代称禽向,怜予独系匏。”诗人用“禽向”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意思是说前代的人都喜欢自称是鸟儿,而我却是一只被束缚的鸟。这里的“禽向”,是一种鸟的形象,这里用来象征自己的理想。而“怜予独系匏”,则是说自己的处境凄凉,无人怜悯。这里的“匏”是一种植物,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困境。
这首诗是费国在隐园中的一次自我反思和表达。他用淡泊明志、追求隐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用汉文帝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理想,用鸟类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困境。这首诗既有深沉的思考,又有丰富的情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