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为寿日,游子在京华。
岂不荣鸾诰,谁其侍凤珈。
见萱即忆母,陟屺倍思家。
遥望称觞处,白云映紫霞。

【注】

  1. 高堂:指寿主的母亲或长辈,这里指母亲。
  2. 游子:诗人自称。
  3. 鸾诰:古代皇帝颁发的诏书,借喻母命。
  4. 凤珈(jiā):古代妇女所戴的冠饰,借喻母亲的恩泽。
  5. 萱(huán)草:一种植物,传说能忘忧,常用来比喻母亲。
  6. 陟屺(qǐ):仰望远方,这里指思念家乡。
  7. 称觞(shāng):古代祝寿时举杯饮酒的仪式。
  8. 紫霞:紫色彩霞,这里形容宴会的美景。

【译文】
在母亲寿宴之时,游子远在他乡。
难道没有荣华富贵的诏书,谁又能侍奉您呢?
看到萱草就会怀念母亲,登高望远加倍思念家乡。
遥遥望去,只见宴会上酒杯交错,白云映衬着紫霞。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母爱深情的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母亲寿宴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游子的异地思乡之情与母亲寿宴的喜悦氛围,突显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首句“高堂为寿日”直接点明主题,寿日是母亲的生日,是值得庆祝的日子,也是游子们相聚的日子。第二句“游子在京华”则表明游子们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始终记挂着母亲,渴望回家团聚。接下来的两句“岂不荣鸾诰,谁其侍凤珈”表达了游子们渴望得到母亲的宠爱和关怀,但现实的无奈使得他们只能默默承受。而当看到“见萱即忆母”的场景时,游子们的思念之情更是如洪水般汹涌而来。最后两句“陟屺倍思家”和“遥望称觞处”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游子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全诗通过对母亲寿宴的描述,展现了游子们对于母亲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在异地对家的思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母爱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