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双控五花骢,遥指荆南意气雄。
两岸晓烟迷远树,片帆落日挂晴空。
云连吴会千山合,水入巴江一派通。
君去正逢秋色好,仲宣楼在月明中。
【注释】
(1)宁云田:作者的友人。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古称南津口。唐时曾置节度府,后为荆南节度使治所。
(2)五花骢:一种青色马。
(3)遥指:远看。指:指点,示意。荆南:即荆州,今湖北江陵。意气雄:志向远大。
(4)两岸晓烟迷远树:两岸晨雾笼罩着远处的树林。晓:早晨。
(5)片帆落日挂晴空:一片白色的帆影在晴朗的天空下飘扬。
(6)吴会:吴地,今江苏苏州附近一带,古称吴中,又称吴门。
(7)水入巴江:水流入四川境内的大江。巴江,今四川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8)巴山:指大巴山,今陕西南部及四川东北一带,山势高峻,多云雾,风景奇丽。
(9)仲宣楼: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建之楼,在荆州城西门外,故址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南的临沮镇。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之时。首句“青丝双控五花骢”,写送别的情景。宁云田是作者的同乡好友,诗人要送他出三峡,乘舟过洞庭湖东行至荆州。“青丝”二句,写宁云田乘船远去,诗人伫立岸上,目送其渐行渐远。“遥指”,暗示了宁云田要去的地方——荆南,即荆州。“意气雄”,既写出宁云田的气概豪迈,又点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
颔联“两岸晓烟迷远树,片帆落日挂晴空”,描写了宁云田乘船出三峡、过洞庭、经巴峡的情景。诗人从江面远望到岸边,两岸晨雾蒙蒙,树影婆娑,一派宁静幽美的景象。“片帆”二句,以景结情,将离别之情融入景物之中。诗人用“落日”二字点明了时间,使诗境更加开阔;又用“晴空”二字衬托出江天一色、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使人感到天地无限、宇宙无穷。此乃传神之笔。
颈联“云连吴会千山合,水入巴江一派通”,描绘出诗人眼前所见的壮阔景色。诗人由江边回视,看到那连绵不断的山峦与天空相接,云霞四溢,仿佛与吴中的山水相连。诗人又由江面向外望去,看到那滚滚长江水流直人巴山之中,形成一道壮观的峡谷。这两句既写出了三峡的雄伟奇险,又写出了长江的浩荡奔流。此乃写景之妙笔,堪称千古绝唱。
尾联“君去正逢秋色好,仲宣楼在月明中”,写送别情景和祝愿宁云田一路顺风的美好祝愿。诗人在送别之际,正好看到秋天的美景——红叶满林,果实累累。诗人用“秋色好”三字赞美了这一美景。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宁云田一路顺风的祝愿。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典故——“仲宣楼”,来表达自己对宁云田的深情厚谊。仲宣楼即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建之楼,诗人以此楼来象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宁云田在荆州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此乃写情之妙笔。
全诗通过对宁云田出三峡、过洞庭、经巴峡的情景描绘,展现了三峡的雄伟奇险、长江的浩荡奔流。同时,诗人在送别之际,又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宁云田一路顺风的美好祝愿以及对诸葛亮理想的赞扬。此乃写意之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