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天正和,良辰当上已。
有客期修禊,招携几知己。
连辔出东郊,顿觉异城市。
高亭何岿然,磐石下碨礧。
野旷天欲低,雨过林如洗。
极目众峰青,入座群芳紫。
林鸟惊窥人,睍睆良可喜。
春光倏强半,好景能复几。
当杯且莫辞,不见王与李。
感此三叹息,浮白更酌醴。
欲济无方舟,肩舆涉河水。
水上敞高轩,孤峙河之涘。
轩侧闻流泉,可以漱醉齿。
何处送行人,笙歌乱人耳。
行者君自行,止者吾仍止。
去住亦何常,悲欢竟谁是。
游览未终竟,斜阳已移晷。
策马怅还归,高兴殊未已。
停杯问主人,何日重来此。

三月天正和,良辰当上已。

有客期修禊,招携几知己。

连辔出东郊,顿觉异城市。

高亭何岿然,磐石下碨礧。

野旷天欲低,雨过林如洗。

极目众峰青,入座群芳紫。

林鸟惊窥人,睍睆良可喜。

春光倏强半,好景能复几?

当杯且莫辞,不见王与李。

感此三叹息,浮白更酌醴。

欲济无方舟,肩舆涉河水。

水上敞高轩,孤峙河之涘。

轩侧闻流泉,可以漱醉齿。

何处送行人,笙歌乱人耳。

行者君自行,止者吾仍止。

去住亦何常,悲欢竟谁是。

游览未终竟,斜阳已移晷。

策马怅还归,高兴殊未已。

停杯问主人,何日重来此。

赏析:

《三月晦日令狐相公招游城南玩花诸弟》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天所作五律组诗中的第二首。此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初春。当时杜甫在洛阳,令狐襄为河南尹,他邀杜甫等同游城南赏花。这首诗就是他们一起游览时的纪实之作。诗人借春日宴游之事抒写了他对时局动荡不安、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国事的关怀以及自己处境的忧虑。全诗语言平易浅近,但感情沉郁含蓄,风格朴实自然而韵味隽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