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然颜上丹,犹是盈盈双眼血。皭然心上冰,飞作萧萧双鬓雪。
三春桃李竞妍华,后雕惟有贞松节。吁嗟乎,石可泐,松可折,沈母之名不可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贞烈妇女的形象,通过她的外貌、内心和节操的比喻,赞美了她的坚贞不屈。
首先来看第一句:“赭然颜上丹,犹是盈盈双眼血。”这里的“赭”指的是一种深红色,而“眼血”则是指眼睛中的红色液体,象征着这位妇女的血泪。这句话描绘了她因受辱而流下的泪水如同鲜血一样鲜红,而她那深深的红晕也像是被鲜血染红的脸颊。这里使用了“犹是”一词,强调了她的痛苦并没有因为受到侮辱而减轻,反而更加强烈。
接下来是第二句:“皭然心上冰,飞作萧萧双鬓雪。”“皭”指的是白色,这里用来比喻她内心的纯洁和坚定。而“心上冰”则是指她的内心像冰一样坚硬,不受外界影响。最后一句“飞作萧萧双鬓雪”则是形容她的双鬓已经变得如雪花一般洁白。这句诗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她内心的坚韧和外在的清白。
第三句:“三春桃李竞妍华,后雕惟有贞松节。”这里的“三春”指的是春天,而“桃李”则是指春天里盛开的花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春天里的桃花和李花都非常美丽,但只有松树在秋天依然保持着它的坚韧和节操。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这位妇女的贞洁和坚强。
最后一句:“吁嗟乎,石可泐,松可折,沈母之名不可灭。”这里的“唏嗟”是一种感叹的语气词,表示对这位妇女的敬仰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磨平,树木可以被折断,但这位妇女的名字却永远都不会消失。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妇女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这位妇女外貌、内心和节操的刻画,展现了她的坚贞不屈和高尚品质。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引用,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