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近侍龙头日,博士初离虎口时。
尚改短衣从楚制,能逃古礼杂秦仪。
两生不往谁为鄙,三代相因岂在为。
赖有忠言争易嗣,汗青传载似期期。

【注释】

咏史十二首之始皇:这首诗是杜甫为纪念汉武帝刘彻所作的。诗中对秦始皇的功业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他暴政的一面。

太常:官名。掌管国家礼仪及乐舞。

龙头:指皇帝。古代称皇帝为“真龙天子”。

博士:指儒生。

楚制:指楚国的服饰制度。

秦仪:指秦国的礼仪制度。

两生:两个生灵。

相因:相互继承。

忠言:正直的言论。

竞:争胜。

期期:迟疑不决的样子。这里形容汗青(即史册)上记载着易太子之事,犹豫不决,难以决定。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叹的语气赞扬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同时又指出了他统治上的一些弊端。诗中对汉武帝的功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能逃古礼杂秦仪”,就是说能够将古代礼仪制度和秦代的制度结合起来,从而统一了中国。然而,诗中也指出了他所犯下的一些错误。如在对待太子问题时,他竟让大臣们进行争论,结果太子被杀。最后,作者表示了对汉武帝统治的评价。

全诗以咏叹的语气赞扬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但又指出了他统治上的一些弊端。如诗中写道:“尚改短衣从楚制,能逃古礼杂秦仪。”“尚改短衣从楚制”一句,表明汉武帝在服饰制度上,曾借鉴过其他民族的风俗,这是值得肯定的;“能逃古礼杂秦仪”则表明汉武帝在礼仪制度上,曾结合过其他民族的特点,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两生不往谁为鄙,三代相因岂在为”,“赖有忠言争易嗣,汗青传载似期期。”两句,却否定了汉武帝的这种改革努力,说这种改革不符合传统,而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意见,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是不可取的。这两句表明,虽然汉武帝在服饰制度和礼仪制度上有过改革,但都是错误的,而且这些改革都出于私心。最后两句又回到了开头所说的对汉武帝的功业给予肯定的问题上来,表示自己对他的功绩是十分敬佩的,并认为他的功业是不可磨灭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