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寒云落日虚,青山绕屋树扶疏。
抱琴高士纷纷出,从此林泉少隐居。
【注释】
山水画扇:指一幅画。
抱琴高士:指隐遁山林,抚琴而自娱的人。这里以抱琴者自喻。
纷纷出:一个接一个地出来。
从此林泉少隐居:从此就很少有隐逸山林的人了。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隐士的诗。首联写隐者居处的环境幽雅。次联写隐者的闲适生活。第三联写隐者的生活情趣。末联抒发了作者对隐士们的赞赏之情。全诗语言质朴平易,却能生动地勾画出隐士的形象。
溪上寒云落日虚,青山绕屋树扶疏。
抱琴高士纷纷出,从此林泉少隐居。
【注释】
山水画扇:指一幅画。
抱琴高士:指隐遁山林,抚琴而自娱的人。这里以抱琴者自喻。
纷纷出:一个接一个地出来。
从此林泉少隐居:从此就很少有隐逸山林的人了。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隐士的诗。首联写隐者居处的环境幽雅。次联写隐者的闲适生活。第三联写隐者的生活情趣。末联抒发了作者对隐士们的赞赏之情。全诗语言质朴平易,却能生动地勾画出隐士的形象。
【注释】 1. 连日小斋闭:连日,即连日来。小斋,即书房。 2. 出门幽兴多:出门,出去散步。幽兴,即幽雅的兴致。 3. 青山云外断:青山,即青山山。云外,即云层外面。 4. 红叶树头过:红叶,指秋天的树叶变红。 5. 丛筱群飞雀:丛筱,指丛生的细草,筱,通“小”。群飞雀,即一群飞翔的小鸟。 6. 晴漪并浴鹅:晴漪,即晴朗的水面。浴,在水中洗澡。 7. 诗法到阴何:诗法,即诗的技法。阴何
宣州城外泊 宣城市,今安徽宣城。 宣州,唐宣州,治所在宣城,即今安徽省宣城市。 城外,指宣城城墙外。 古树已栖鸦,乌鸦在树上筑巢。 注释:宣州城外的古老树木上已经停歇着几只乌鸦。 译文:宣城城外,古老的树木上有乌鸦栖息。 赏析:这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 客路三千里,人烟八九家。 译文:客居他乡的道路有三千里之遥,沿途只见八九家的人家。 注释
【注释】 ①宴许晋仲清晖亭:宴,邀请。许晋仲,字子真,晋陵人。唐玄宗开元中,曾与李白、贺知章同游金陵。后为道士,隐居茅山。李白有《送许子归江东》诗。 ②开幽径:指开凿幽静的小路。 ③小亭:即清晖亭。 ④槛:栏杆。 ⑤野竹:野生竹子。过檐青:竹影穿过屋檐投下的影子是青色的。 ⑥胜绝:美景。 ⑦凉多酒易醒:天热酒易醉。 ⑧太玄经:指《太玄经》。许氏隐居茅山,与道教关系密切。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冬行虽寂寞,诗句总堪传。 - 注释:冬天行走虽然感到孤独寂寞,但我的诗篇却能流传下去。 - 解析:诗人通过“虽”字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寒冬,感受到孤独寂寞的情感,但同时也表明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这种表达方式既真实又富有诗意。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认知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仅能够传递情感,还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后人传颂。
山寺 碧水流千转,青山绕百层。 过桥随小仆,入寺遇高僧。 石洞深连树,茅檐倒挂藤。 何时借禅榻,清夜看传灯。 译文: 碧绿的水流绕过山峦千百遍,走过桥后跟随仆人去山寺。进入山寺后遇见一位高僧。石洞与大树相连,茅草屋顶悬挂着藤蔓。什么时候能借来禅床,在清冷的夜晚看僧人点灯笼呢? 注释: 1. 碧水流千转:描述清澈见底的山泉水流经山间曲折蜿蜒。 2. 青山绕百层:形容山峦层层叠叠,环绕着山寺
绩溪 落日衔孤嶂,行人到绩溪。 野桥通岸窄,茅屋隔林低。 邑古民还聚,官清政不迷。 小亭幽绝甚,足以慰羁栖。 释义:夕阳西下,余晖照耀着孤峰;行人来到绩溪。野桥狭窄地连接着岸边,而那高高的茅屋则掩映着林木的深处。这个古老的地方聚集了众多的人民,他们的官员清廉,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一个小亭子位于偏僻之处,景色十分美丽,足以让旅居在外的人得到慰藉。 译文:日落时分,太阳被山峰吞噬,我来到绩溪。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宿新安驿时的心情和景象。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一宿新安驿,迢迢夜未央(第一句): 我在新安县的驿站中住了一夜。"一宿"表示短暂的停留,但时间感觉漫长。 - 有怀投赤县,无梦及沧浪(第二句): 我怀着某种思念投向了繁华的城市(指赤县),却没有梦到那片广阔的大海(指沧浪)。 - 土榻连苔色,风帘带月光(第三、四句): 我的床是粗糙的泥土做的,上面长满了青苔
【解析】 1. “出郊”的意思是“到郊外去”,本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州时。“风雨”二句,以天气之晴好与阴雨作比,写出自己对政治失意的感慨。“人行深树里”是点明地点,“犬吠落花前”描写了作者在郊外所见所闻的景象。 2.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日田园风景图,诗人用“白屋”“樵径”“钓船”“青山”“落花”“犬吠”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 【答案】 译文:
【注释】 水阳:即安徽水阳江,在今安庆市北。 孤舟夜发时:形容夜晚船行之急。 帆风转羊角:指船上的帆在疾风中鼓起像羊角一样高。 樯:船桅。月带蛾眉:月色映衬着桅杆上的装饰物(或称“彩饰”,如彩绘)。 得归开箧笥:回家后打开箱子。 箧笥:箱匣,指收藏书籍的箱子。 示吾儿:给我儿子看。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寒冬时节乘舟夜行,途中见闻所感。首联写远客冬行处,孤舟夜发时;颔联写帆风转羊角,樯月带蛾眉
春行得驴字 春天出行快乐有余,何况还有酒樽相伴。 绿树成荫双鸟儿啼鸣,青山独行驴儿独自前行。 他乡真令人自得其乐,故里近在咫尺如何? 幸有能诗之友常相聚,清谈数起我心欢畅。 译文: 春天出行的快乐让我感到满足,更何况还有美酒相伴。 绿树成荫,鸟儿在树梢欢鸣;而我在青翠的山路上独自骑行,仿佛只有这一片青山与我为伴。 虽然身处他乡,但我却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在,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作答时,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枕上春寒酒未醒,小舟还此泊芦汀。”的意思是:春夜的寒气使人难以入睡,我喝了一杯酒后才醒来。我乘着小船停泊在芦苇丛生的河滩。“雨声欲趁夜船到,一夜东风吹塔铃。”“欲趁”是说雨声似乎有意要趁着夜晚小船到来之时,“塔铃”指寺庙中用来报时的风铃,这里代指报时之钟。 【答案】 译文:春夜的寒气使人难以入睡
日铸坠壁岭 两岭相望四十里,十五年前曾此游。 野花依旧自春色,行路几人成白头。 译文: 两座山峰相望,相隔大约四十里,正是十五年前我曾经游玩的地方。虽然岁月流转,但那野花依然保持着春天的生机,然而走过这条路的游人,有几人还能像当年那样年轻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铸岭的景色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先,诗中的“两岭相望四十里”形象地展现了日铸岭的雄伟与壮观
题画二绝句 【注释】 老翁:指隐逸的老者。居处:住宅。不胜幽:幽雅,不显露。无数青山:形容群山环绕,景色优美。在屋头:在屋前。分云半席:指客人到后,便与主人一起观赏天空的云彩,仿佛坐于云间半席。落日大江流:落日映照在江面上,江水奔流不息。 【译文】 隐士居处环境幽雅,四周环绕着无数的青山。 有客光临便和主人一起观赏天际的流云,坐看夕阳照耀着奔涌的大江。 【赏析】 此为隐居生活的写照
《题画梅二绝句·其二》的诗句是:“江梅信是丈人行,老干能开白玉花。” 。下面将逐一解释这首诗: 1. 诗人简介:元明间的浙江钱塘人,字宗表,号草阁。元末避居永康、东阳间,授徒为业。明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有《草阁集》482篇诗文。 2. 诗意解析:《题画梅二绝句·其二》通过描绘一幅梅花图,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江梅”指画中的梅花,而“老干”则形容梅花枝干苍劲有力
《题画梅二绝句·其一》是清代诗人李方膺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一解释诗句、译文,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诗句释义: - 梅花三昧是华光:这里的“三昧”指的是一种境界或理解,即达到对梅花本质的深刻把握。而“华光”则形容梅花光彩夺目,非常美丽,如同闪耀的光芒。 - 复有徐生远擅场:这里的“徐生”指的是徐熙,他是唐代一位著名的画家,擅长画梅。这句诗意味着徐熙的画作在古代就已经非常出色
【注释】雨声来处:雨声从何处传来。冷萧萧:形容雨声凄冷凄凉。万木:指树木和树林。无风:没有风。亦:也。动摇:摇动。西陵:地名,位于今湖北宜昌市西陵峡口。船乍泊:船只刚停泊。八月:农历七月十六、十七日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潮汛时节,浙江潮大。八月:指此时。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七言律诗),全篇以“闻”字领起,描写了雨声的凄清,以及雨后山中景色的变化,最后以“坐听八月浙江潮”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