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秋夜长,客子不能睡。
开门四无邻,皎皎月在地。
故人天外书,三年袖中字。
迹疏心每亲,路长何由至。
【注释】斋居:指隐居。客子:离家远游的人,此处泛指远离家乡的游子。皎皎:明亮的样子。三年袖中字:三年来袖中的信都写满了。迹疏:指游历在外的人。
【赏析】
此篇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全诗文风朴实,语言平易通俗,但感情真挚,意蕴深长,耐人寻味。诗人在描写秋夜的景色的同时寄寓了深沉的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怀旧一首”,即点明了题旨。开头两句“斋居秋夜长,客子不能睡”,交代了自己在秋天的夜晚里独处一室的情况。一个“长”字写出了时间之长,突出了孤寂之感;一个“不能睡”字表明了内心之苦闷。
三、四句:“开门四无邻,皎皎月在地。”“故人天外书,三年袖中字。”这两句是说,自己独居一室,四周没有邻居,只有皎洁的月光映在地上。而远方的故人却传来了书信,而自己已三年未回家乡,所以手捧信函,满腹愁思。“皎皎”二字形容月亮明亮的样子,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光明和希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与渴望归乡的心情。
最后一句:“迹疏心每亲,路长何由至。”这两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感慨。“迹疏”是指自己四处漂泊,离乡背井。“心每亲”是指自己的心始终想着故人。但是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到达故人身边,所以感到十分遗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孤单,通过对比自己的孤独与故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