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县水懒通桥,寂寂寥寥远市朝。
寸地有生耕子姓,索居无类画渔樵。
晚波垂柳供鱼贯,春雨高梧养凤条。
莫谓温生同住此,不因车马趁人招。

崔氏水南小隐

一家县水懒通桥,寂寂寥寥远市朝。

寸地有生耕子姓,索居无类画渔樵。

晚波垂柳供鱼贯,春雨高梧养凤条。

莫谓温生同住此,不因车马趁人招。

注释:

  1. 一家县水懒通桥:指崔氏居住的地方与河流相隔较远,桥梁不便通行。
  2. 寂寂寥寥远市朝:形容村落的安静和远离城市的景象。
  3. 寸地有生耕子姓:指在这片土地上只有耕种的人。
  4. 索居无类画渔樵:指居住在此处的人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没有像渔夫、樵夫那样的生活。
  5. 晚波垂柳供鱼贯:描述傍晚时分,垂柳倒映在水中,仿佛为鱼儿提供过河的通道。
  6. 春雨高梧养凤条:形容春天的雨水滋润着高高的梧桐树,使其长出茂盛的枝条。
  7. 莫谓温生同住此:不要认为我和你住在这个地方是一样的。
  8. 不因车马趁人招:不要因为别人驾车而来,就以为我是来投奔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通过具体的景物和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通过简单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首句“一家县水懒通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崔氏居住地与河流相隔较远,桥梁不便通行的景象,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第二句“寂寂寥寥远市朝”,进一步渲染了村庄的静谧氛围,远离城市的喧嚣,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古朴的美。
    颔联“寸地有生耕子姓,索居无类画渔樵”,则直接点明了崔氏居住地的特点:这里只有耕种之人,没有像渔夫、樵夫那样的生活。这种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欣赏,也暗示了他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尾联“晚波垂柳供鱼贯,春雨高梧养凤条”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垂柳倒映在水中,如同为鱼儿提供了过河的通道;春雨滋润着高高的梧桐树,使其长出茂盛的枝条。这些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最后两句“莫谓温生同住此,不因车马趁人招”,则是对前文的回应和转折。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认为我和你们住在这个地方是一样的,也不要因为我的车马来而认为我是为了迎合他人而来到这里的。这一转变既体现了诗人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也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思考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