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四月方来苏,绿阴满地花已无。
台红楼紫不可觅,笔底春风寻老夫。
殷绵滴露看活色,信手貌出西家姝。
坐中狂客未解事,欲折不成空纸肤。
去年淮阴七尺雪,冻地似恐花根枯。
此图赠君日日赏,一日须倾一百壶。

注释:

为王挥使画牡丹

王君:指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故称王君。四月:农历二月。方来苏:刚刚来到。绿阴满地:形容春天树木茂盛,遮天蔽日的景象。花已无:花朵已经凋谢。

台红楼紫不可觅,笔底春风寻老夫。殷(yīn)绵滴露看活色,信手貌出西家姝(shū)。

殷绵:指牡丹的花瓣,殷即“繁”,指花色鲜艳。滴露:指牡丹上的露水。活色:形容牡丹的色彩生动活泼。信手:随意的意思。貌出:描绘、勾勒出来。西家女:指画中的美女。姿容:指容貌姿态。

坐中狂客未解事,欲折不成空纸肤。去年淮阴七尺雪,冻地似恐花根枯。

此图赠君日日赏,一日须倾一百壶。

译文:

王君在四月份刚到这地方,绿树成荫,鲜花早已凋零。

台边红楼紫色都找不到了,只有笔端春风寻找我这位老画家。

殷红色的花瓣如露珠般晶莹透亮,任凭你随意描绘出那位西家的美女。

在座的豪饮之客不理解这其中的道理,想折一枝牡丹又因力不从心而作罢。

去年淮阴的白雪铺满了大地,寒气逼人,仿佛怕冻坏了牡丹的花根。

这幅牡丹图送给你每天都欣赏,一天之内就要倒出百壶美酒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维为友人王君挥写的一幅牡丹图的题诗。王维与王君是朋友,两人同游洛阳时,王维曾给王君画过牡丹。这首诗就是王维为王君挥写的牡丹图所作的题诗。

第一句写牡丹盛开时节的景色。“王君”二字点明画中人物。牡丹花盛开的季节正是仲春时节。此时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万木葱茏,百花齐放,唯独牡丹还未开。这正表明王君的到来,给这幽静的园林增添了生气。第二句写牡丹花凋谢后的景象,以见时间过得快。“花已无”三字写出了牡丹的凋谢。“满地”、“无”字极言其多,突出了牡丹的盛况。“绿阴”三字既写出了园中树木郁郁葱葱的景象,也暗示了牡丹花开季节的环境气氛。第三句是说牡丹虽盛,却无人来欣赏。“台红楼紫”四字,把人们想象中的牡丹画比作了台上和楼上的红色和紫色的帷幕,说明画中的牡丹花不是真的。这是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牡丹的美。“笔底春风”一句,则直接描写牡丹的美丽,表现画家的艺术造诣。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春风写成能吹动笔杆的画家,把牡丹描绘得栩栩如生。第四句是说牡丹虽然美艳动人,但无人赏识。诗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牡丹之美无人欣赏的遗憾情绪。第五句写牡丹虽美却无人欣赏的原因。前文已说过牡丹虽美但无人赏识,这里只说“去年淮阴七尺雪”。淮阴,今河南省淮阳县,当年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大雪,积雪有七尺深。由于天气太冷,牡丹花被冻死了。第六句是说牡丹虽死犹香,人们却不懂得欣赏它的生命之美。诗人以“此图赠君日日赏”一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劝勉之意,希望友人能够珍惜这份难得的礼物,并好好欣赏它的美丽。最后两句是说牡丹虽美,但却无法让人一折就断,因为牡丹枝干粗壮,枝繁叶茂,所以难以折断。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的劝勉之意——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要善于欣赏事物的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