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太白图,太白于焉备。
山既得其高,林亦得其邃。
天童古佛宫,盘盘奠坤位。
佛为山庄严,山作佛布施。
择胜启道场,佛子良多智。
千楼络万阁,讶出毗卢技。
飞甍揭烟霞,觚棱日星比。
金碧足辉映,时复交岚翠。
重峰与复岭,附缀喻肝肺。
云去若撑天,云来若无地。
自天设此观,天下若无二。
松行二十里,盖碧相庇。
方池落天影,何年万工治。
神泉及乐石,琐细各具类。
两溪贯其麓,梁圯锁三四。
远近群小山,趋拱左右至。
如家有严尊,为从许幼稚。
路入岐而一,宛转仍迤逦。
包锡走缁流,驺骑或官吏。
刍荛亦络绎,明灭见隔树。
于时及高秋,众叶霜所被。
青红错颜色,岩谷更增贲。
按图指历历,如读钴鉧记。
引纸仅及寻,顾有千里势。
作者王子蒙,品高见超诣。
出入右丞笔,缘踪究其自。
这首诗是王子蒙在太白山图上的题诗,描绘了太白山的壮丽景色。下面是逐句解释:
我家太白图,太白于焉备。- “我家太白图”意味着这是一幅描绘太白山的画作,“太白于焉备”则表示在这里可以找到太白山上的美景。
山既得其高,林亦得其邃。- 这里描述了太白山的高峻和森林的幽深,给人以深远的意境。
天童古佛宫,盘盘奠坤位。- 描述了太白山上古佛宫的宏伟,以及它所占据的地理位置。
佛为山庄严,山作佛布施。- 这里比喻太白山如同佛一样庄严,同时也像佛一样布施。
择胜启道场,佛子良多智。- 描述了人们选择这个地方来开启道场,因为佛子们非常聪明。
千楼络万阁,讶出毗卢技。- 描述了太白山建筑的壮观,令人惊讶的是它们采用了毗卢技术。
飞甍揭烟霞,觚棱日星比。- 描述了太白山的建筑飞檐翘角,与日月星辰相映成趣。
金碧足辉映,时复交岚翠。- 描述了太白山建筑的华丽,有时还能看到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色。
重峰与复岭,附缀喻肝肺。- 描述了太白山的山峰叠嶂,宛如人的肝脏和肺脏。
云去若撑天,云来若无地。- 描述了太白山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天空被撑开,云雾飘来又像是无地可去。
自天设此观,天下若无二。- 描述了太白山的自然景观是如此独特,以至于天下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第二处风景。
松行二十里,盖碧相庇。- 描述了太白山的松树生长了二十里,它们相互庇护着彼此。
方池落天影,何年万工治。- 描述了太白山中有一个方形水池,它的影子投射在天空中,不知道它是何时由众多工匠修建而成的。
神泉及乐石,琐细各具类。- 描述了太白山中有一股神奇的泉水和一块石头,它们的质地都非常精致且各有特色。
两溪贯其麓,梁圯锁三四。- 描述了太白山下有两个小溪流经,桥梁倒塌后有三四座桥梁相连在一起。
远近群小山,趋拱左右至。- 描述了太白山周围有许多小型山脉,它们都向着太白山的左右方向弯曲。
如家有严尊,为从许幼稚。- 描述了太白山犹如一个家庭的中心,周围环绕着众多家人(指太白山周围的小山),并且允许孩童们前来游玩。
路入岐而一,宛转仍迤逦。- 描述了道路进入太白山之后变得狭窄,但仍旧曲折延伸。
包锡走缁流,驺骑或官吏。- 描述了太白山中有很多僧人和官员,他们骑着马在路上行走。
刍荛亦络绎,明灭见隔树。- 描述了山上的人们来回走动,他们的行动在树木之间显得模糊不清。
于时及高秋,众叶霜所被。- 描述了在秋天的时候,太白山的树叶上覆盖着霜。
青红错颜色,岩谷更增贲。- 描述了太白山的岩石和山谷在霜冻的影响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按图指历历,如读钴鉧记。- 描述了通过查看太白山图,就好像在阅读《水经注》中的详细记载一样。
引纸仅及寻,顾有千里势。- 描述了纸上的文字只有几行,但似乎包含了无尽的信息,就像千里之远的景象一样。
作者王子蒙,品高见超诣。- 描述了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他的见解超越了一般人的水平。
缘踪究其自。- 描述了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受到了唐代著名文学家王维的影响,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深入思考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