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钟灵。便珊瑚百丈老重溟。问谈天邹衍,凌云司马,此日敢纵横。骨带铜声敲不响,有黄金伏枥难行。只好衲衣持钵,绣幕闻笙。
山青兼水绿,对萧疏、白发转多情。笑磨厓天半,沉碑潭底,身后枉垂名。雾里看鸢非我事,尽优游下泽同乘。漫道出,堪作雨处亦关星。

【译文】

多么灵秀,便如珊瑚百丈老重溟。问谈天邹衍,凌云司马,这日月敢纵横。骨带铜声敲不响,有黄金伏枥难行。只好衲衣持钵,绣幕闻笙。

山青兼水绿,对萧疏、白发转多情。笑磨厓天半,沉碑潭底,身后枉垂名。雾里看鸢非我事,尽优游下泽同乘。漫道出,堪作雨处亦关星。

【注释】

东湖月·己酉生日(农历九月十八日),潘生云赤以自度曲寿余,览次有感,依韵答之:

甚钟灵。便珊瑚百丈老重溟。问谈天邹衍,凌云司马,此日敢纵横。

骨带铜声敲不响,有黄金伏枥难行。

只好衲衣持钵,绣幕闻笙。

山青兼水绿,对萧疏、白发转多情。

笑磨崖天半,沉碑潭底,身后枉垂名。

雾里看鸢非我事,尽优游下泽同乘。

漫道出,堪作雨处亦关星。

[赏析]

《东湖月》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诗的前半部分借咏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后半部则通过议论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理。

“甚钟灵”三句:赞美东湖的灵气。“便”,即使的意思。“珊瑚”,这里指东湖中的石山。“百丈”,极言其长。“老重溟”:形容东湖的浩瀚无边。“重溟”本指大海。“问谈天”,即询问天上的事。“邹衍”,相传为战国时人,博学多才。“司马”:指汉代董仲舒。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被后人誉为博学之士。《汉书·董仲舒传》:“武帝即位三年,招延四方之士,西迁长安,或说或议于上前。”

“骨带”五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感受。“骨带铜声”:比喻自己的清贫。“铜声”,指金属之声,此处借代清贫的生活。“伏枥”,指马伏在马槽上不吃食。“难行”:意思是说生活艰难,难以为继。“只好”,表示无可奈何的心情。“衲衣”,僧尼的衣服。“钵盂”,僧人所用的器皿。《楞严经》卷六:“譬如破瓦木碗,无有盛水器故,而能容受诸物。”佛教认为一切法皆具佛性,所以一切法都能成佛。“绣幕”,指富丽堂皇的宫殿内帷幔之类的东西。“闻”,这里是听的意思。

“山青”四句:描写东湖的山水风光。“山青”二句写山。“萧疏”三句写水。“白发”,这里指年岁已高。“磨崖”,即磨崖石刻。“沉碑”,即沉入江底的碑碣。“枉垂名”:白白留下名声。“钓翁”,喻指那些沽名钓誉之徒。“鸢(yīn)”,“鸢飞戾天”的典故。“鸢”,指老鹰。据《列子·黄帝篇》载:传说尧时,十日同时出现,尧命羿去射落九日;羿将九日射落之后,一日复生;尧再命羿去射落一日,羿又射落了三日,最后共留下一日;羿再命他射落一曰,他再没有射落之日;于是他就放了一只大鹏,这只大鹏把其余九个太阳都射了下来。后来,人们就用“十日”、“九乌”、“九头鸟”、“九凤”等词来比喻帝王和权贵。“天半”两句写诗人登上高处眺望,只见远处有山峰耸峙,近处水波荡漾,一派壮丽景色。“身后”两句:感叹自己虽然留下了美好的声誉,但终归是要死的,死后的名声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不如趁早死了的好。“枉”,徒然。“垂名”犹言留名。“垂”,系属之意。“雾”,雾中看不见东西。“鸢”,指老鹰。“鸢飞戾天”的典故。

“笑”三句:写诗人对世事的看法。“笑”三句写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看法。“磨崖天半”,即摩崖石刻位于山顶之上。《太平寰宇记》卷一〇五引《括地志》:“磨岩在兴州兴安县西北一百里”。《元丰九域志》卷一:“磨岩在兴国县西北七十里兴安镇”。苏轼《游径山大悲阁》诗序:“山中有巨石,若覆盆状,谓之摩崖。”唐宋时期,兴州治所在兴安镇。“沉碑潭底”,意谓碑文沉没在水中。“沉碑潭底”与“磨崖天半”相对应,说明诗人既登高望远,又俯视深潭。“身后”,指死后。“枉”,空;徒然,白白地。“垂名”犹言留名。“星”,这里指星星。

【评析】

《东湖月》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诗的前半部分借咏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后半部则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首联起势不凡,气势磅礴。诗人以瑰奇的笔调开篇,以“甚钟灵”领起,赞颂着东湖的神奇美丽。东湖不仅山青水绿,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有邹衍、司马相如、董仲舒这样的名人辈出;更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曾在这里流连忘返;更有苏轼这样的大诗人在这里留下过不朽之作……东湖之美,美在自然风光的绮丽,更美在人文荟萃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展开联想,从邹衍、司马相如写到董仲舒;从李白、杜甫写到苏轼;从这些历史名人到当代诗人;从自然景观写到人文景观,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得全诗的气势更加浩大。

颔联承上启下。诗人由赞叹东湖之美转而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骨带铜声敲不响”,用典明快,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清贫的境遇和内心的苦闷;“有黄金伏枥难行”,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颈联紧承前二句而来,诗人以景结情,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外在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只好衲衣持钵”,写出了诗人的无奈;“绣幕闻笙”,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尾联则是诗人的总结和反思。“山青兼水绿”,既是实写眼前之景,更是诗人心中理想境界的象征;“白发转多情”,既是实写诗人自身之状况,更是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深刻感悟;“笑磨崖天半,沉碑潭底”,则是诗人对于生死的一种豁达态度;“身后枉垂名”,既写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也表现出了他对于生死无常的超然;最后一句“雾里看鸢非我事”,则更是诗人对于世事的一种超脱和超越。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寓意深远,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