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胜投名山,信迹遵玄境。
兴随觉路遥,心与空门净。
云树澹萧疏,水月相辉映。
天寒夕梵微,木落霜钟应。
倦鸟下松林,归僧掩萝径。
景眺遐想舒,物讨幽怀罄。
挥琴鹤共娱,讲法龙争听。
祇树鸣山风,雨花落湖镜。
于焉结芳桂,聊以祛尘病。
眷此碧岩栖,因之定吾性。

【注释】

①宿湖南净寺:住宿在湖南的净寺。宿,过夜。湖南,泛指南方。

②揽胜投名山:游览胜地。名山,著名的山峰。

③信迹遵玄境:沿着幽静的玄妙境界行走。信迹,深信不疑的足迹。

④兴随觉路遥:兴致随着觉悟之路遥远而展开。觉,觉悟。

⑤心与空门净:心境与佛门一样清净。

⑥云树澹萧疏:云影树影朦胧稀疏。澹,淡。萧疏,萧条稀疏。

⑦天寒夕梵微:天冷了,夜晚的钟声显得微弱。梵,佛教的诵经声。

⑧木落霜钟应:秋天到了,树叶落下,寒霜降临时,钟声响起。应,相应。

⑨倦鸟下松林:疲乏的鸟儿飞向松树林中休息。

⑩归僧掩萝径:归来的僧人走小路,掩上门径。

⑪景眺遐想舒:观赏风景,遐思无边。景,风景。眺,眺望。遐想,无边无际地想象。

⑫物讨幽怀罄:对景物进行深入地探索和领悟。物,景物。讨,探究。幽怀,深远的心情。罄,全部倾出,尽。

⑬挥琴鹤共娱:弹奏着琴,和仙鹤共同欢乐。挥琴,弹琴。

⑭讲法龙争听:讲述佛法,龙们争相聆听。

⑮祇树鸣山风:衹树在山上风吹得发出声响。祇树,神话传说中一棵树。

⑯雨花落湖镜:雨花落在湖面上像镜子一样。雨花石,是安徽省宣城市著名的特产,因形如花而得名。

⑰于焉结芳桂:于是在那里结下了美好的桂花。焉,在这里。

⑱聊以祛尘病:姑且用来消除心中的尘埃和疾病。祛,清除。

⑲眷此碧岩栖:眷恋这青翠的岩石上栖息。眷恋,依恋。

⑳因之定吾性:因此确定了我的本性。之,代指净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南岳衡山,宿住湖南净寺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佛教的向往和对山林的留恋之情。全诗意境优美,风格清新脱俗。

首联“揽胜投名山,信迹遵玄境”,写诗人来到名山游览,沿着幽静的境界前行。“揽胜”二字写出了诗人欣赏美景的心情;“投名山”表明他的目的明确,就是来游名山大川的;“遵玄境”则写出了他追求的是玄奥的境地。“信迹”,即深信不疑的足迹,表现出诗人的虔诚。

颔联“兴随觉路遥,心与空门净”写诗人随缘而行,心境与佛门一样洁净。“觉路”,是悟道的路途。“兴随”,即随兴而行,也可以说是随缘而行。诗人认为,只要自己心诚,就能随缘而行。“空门”,佛教称佛门,也就是佛家。“心与”句表明诗人心境的纯洁和高尚。“净”,即洁净、清静。

颈联“云树澹萧疏,水月相辉映”,“澹”是淡泊、淡然的意思,形容树木苍翠欲滴,云雾缭绕;“萧疏”是萧瑟、冷落的样子,这里形容树木苍老而稀疏;“水月相辉映”是指水中的月光与树中的月亮相互辉映,交相辉映。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尾联“天寒夕梵微,木落霜钟应”写天寒日暮之时,梵音悠扬;树叶飘零,寒气逼人,钟声叮咚回响。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佛教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