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童白玉姿,谪降自瑶池。
一接芳兰体,如披琼树枝。
见人偏袅袅,闻唤故迟迟。
何处看联碧,花前倚小儿。

【诗句释义】

  1. 青童:指仙女。
  2. 白玉:形容女子皮肤白皙。
  3. 谪降:被贬谪到人间来。
  4. 芳兰体:比喻女子娇美的体态。
  5. 披:同“披”,覆盖的意思。
  6. 见人偏袅袅:形容女子见到有人时身体显得更加柔弱。
  7. 闻唤故迟迟:听到召唤时,会故意慢吞吞的。
  8. 故:故意。
  9. 联碧:形容花丛色彩斑斓如碧玉般美丽。
  10. 倚小儿:形容女子在花前娇羞依偎的样子。
    【译文】
    青涩的童贞少女,天生丽质,来自瑶池仙境,她一出现就像覆盖着一层白霜的琼树枝叶,美艳不可方物。
    见到人便显得更加娇娆,听到呼唤也会故意慢吞吞,不肯轻易离去。
    不知何处才能看到这样一位花前轻倚、娇俏可爱的少女,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女子的小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仙女般美丽的女子。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充满了浪漫气息。
    首句“青童白玉姿”直接点明了女子的身份——仙女,同时也用“白玉”一词赞美了她的皮肤细腻如玉,美丽动人。
    诗人通过“谪降自瑶池”这一典故,巧妙地将她比作天上的神仙,既突出了她的超凡脱俗,又表达了对她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一接芳兰体,如披琼树枝”,则进一步描绘了她娇美的容貌和气质。这里的“芳兰体”喻指女子的体态轻盈柔美,而“披琼树枝”则暗喻其美貌如树,令人赞叹不已。
    “见人偏袅袅”一句,则表现了她见到人时那种含羞带怯、娇媚可人的样子,使人不禁联想到古代美女中的佳人形象。
    “闻唤故迟迟”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她听到呼唤时的反应:她会故意慢吞吞地回应,仿佛是在与情人私语,充满了浪漫气息。
    最后一句“何处看联碧,花前倚小儿”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喜爱和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她身处的美丽环境——花丛之中,令人陶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仙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